幸好幸好有辣椒。
吃完饭,小喜鹊动作麻利地收拾了碗筷去洗。巫洛阳正犹豫着要不要帮忙,就听程怀燕说,“我得去地里了,耽误了半天工,今天恐怕要收得晚一点,你是跟我去,还是跟小喜鹊在家”
从程怀燕的想法来说,当然是觉得巫洛阳留在家休息比较好。毕竟巫洛阳路上才晕过一次,虽然是骑马回来的,但是她或许还是需要休息一下。
但她还是开口问了,因为现在全村的人都在等着看知青是什么样子,要是今天巫洛阳不去,落在别人的眼睛里,就不知道会说什么了。
哪怕干不了活,至少态度要摆出来。
毕竟乡亲们本来也没有指望城里来的十几岁的学生有多么能干。
巫洛阳也知道这个道理,她连忙站起来说,“我跟你一起去。”
“那就走吧。”程怀燕说着,转头看了她一眼,又转身进了屋,没一会儿拿来了一双手套。看针线就知道这东西一定是自己做的,走线歪歪扭扭,完全就是把两块剪好的布缝了一下而已。
看来程怀燕说她不会做针线,是很客观的评价。
而这种程度的针线,巫洛阳琢磨着,自己应该不至于学不会。
她一边想,一边听程怀燕的吩咐戴上手套,“你没干过农活,手很容易磨起泡,戴上这个会好一点。”
巫洛阳又想说谢谢,但开口之前想起来程怀燕让她不要客气,于是只好闭上嘴,扛着锄头跟在对方身后。路上程怀燕又去牵了马,不过这一次,她将几字形架子上的箩筐拆了下来,只带了架子。
要去的地方距离村子不太远,就是爬坡下坡有些累。
到了地头上,这会儿大家都在吃饭。忙起来的时候,村民们是不回家吃饭的,往往是家里的老人孩子做好了送来,就在地头上吃。吃饭的时候,自然也说些闲话。
所以巫洛阳一出现,就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
因为她长得好看,更因为这种好看,与这个闭塞的小山村格格不入。
人们指点着,议论着。但此刻,巫洛阳却没有了一开始进村时被人打量的慌张,她站在程怀燕身后,那些意味不明的视线和窃窃私语似乎就无法伤害到她分毫了。
“给大家介绍一下。”程怀燕站在田埂上说,“这就是分到我们小塘村的巫知青,巫洛阳,大家都认识一下。”
“是只来了一个吗”有人大声问。
“两个,有个分去了一组。”程怀燕回道,“巫知青是从上海来的,身体不太好,以前也没干过农活,大家要多多帮助她,共同进步”
老乡们对于共同进步没什么兴趣,都好奇地打量着巫洛阳。
有开朗外向的人直接开口跟她招呼,“巫知青,上海是什么样子”
其实从大队长到村民,大家说的都是一口本地土话。幸而本地话和普通话一样,都是以北方方言打底,巫洛阳虽然听得有些吃力,但不至于完全不懂。
她想了想,简单地跟大家说了一些上海的景点和特色食物。
当一个人回想某个地方的时候,第一印象,一定是那里的食物。也许是因为哭过了一场,心底那些淤积的情绪都发泄了出来,巫洛阳已经不像在火车上那样对自己的来历讳莫如深,她坦然地说起大城市的繁华热闹,也坦然地说起自己的囊中羞涩。
并不是所有住在大城市里的人,都在享福。
这让乡民们的心理稍微平衡了一些,对待巫洛阳也有了半个自己人的亲热。
所以吃完了饭,回到地里干活,见巫洛阳连锄头都不会拿,大家也没有嫌弃,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贡献出自己的经验和绝活,恨不得手把手地教她。
这一天的工作是收土豆,对于手臂没太多力气的巫洛阳而言,实在是个巨大的挑战。
让她最不好意思的是,因为不熟练,她总是会挖破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