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颖和当值大臣正在灵堂守灵时,忽然书颖的大宫女黛芙得了小宫娥的传信,再到书颖耳旁陈明太皇太后下了这样的懿旨。其中青樱作为书颖的大宫女之一,也被张太后封了美人。
书颖眉头一皱,说“她害了那些女儿,也害了自己儿子还不够,这到底有没有停消的时候。”
书颖便先派了安公公带人去阻止,然后召见政事堂大臣和礼部官员,谈及不给大行皇帝安排殉葬妃嫔。
“先汉、唐两朝皇帝几乎没有殉葬妃嫔的,本朝太祖、太宗、也都不曾有。太皇太后下了懿旨,令妃嫔自裁,这太过残忍,所以朕打算驳了太皇太后的懿旨。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史上并非只有皇帝自称朕,从史书上看,很多临朝称制的皇太后也自称“朕”,当年李太后称制,便自称“朕”。书颖得礼部官员提示改称“朕”,她也没有矫作推辞。
苏、韩二人不知太皇太后具体的行动,听书颖这样一说,还以为那疯婆子要把他们两家的女儿殉葬了,自然不愿看见。
余下的叶、孙、王和礼部尚书徐朗等人也不是这种性情残暴之人,自然觉得驳回这种残忍制度,效仿开明的大唐为佳。
书颖便让中书舍人起诏,大行皇帝丧期时不用妃嫔自裁殉葬,并且宣布本朝废除殉葬制度,而比照大唐。
书颖虽然是儿媳妇,但她是幼帝生母,是临朝称制的皇太后,不是无权自嗨的太皇太后可以抗衡的。
书颖诏书发布,也有太监去“自裁”现场传旨,阻止宫廷悲剧的发生。那些女子被黛芙带到栖凤宫侍候,也无人为难。此事传遍后宫时,底下宫娥物伤其类,更加心向书颖,而厌恶张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气得够呛,赶到灵堂前哭闹,就算书颖良心坏,让皇上孤零零大行,又质问守灵的文武各大臣。
那些大臣早就知道太皇太后的不堪,他们认为皇帝会英年早逝就是她作出来的结果。此时居然为了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在这里闹,也不怕扰了大行皇帝在天之灵。
太皇太后见没有什么大臣附和她,心中更气,就对着书颖说她不孝不贤,又说垂政之事要轮也轮不到她。
书颖就趁机昏了过去,幸好她身边的首领太监和黛芙扶好了她才没有摔到地上。太皇太后惊讶愣住了,然后叫道“她是装的她那么高的武功,哪有这么娇弱”
可是大臣们看着她的模样,连劝都不想劝,只想远避。书颖被小心抬到偏殿休息,书林正轮到守灵,这时跟着进了偏殿,让人传来太医。
太医就怕有人守灵吃不消,所以也有人当值,很快来给书颖诊脉,一诊脉吃了一惊。
书林忙问“太后怎么样”
太医颤声道“娘娘怕是有近三个月身孕了”
书颖悠悠醒来,叹了口气,说“朕没事,有劳孙太医了。朕这一胎,一直很稳定,也没有见他闹,朕不想惊动别人。”
书林道“你早知自己怀孕了”
书颖悠悠道“以朕的医术,能不知道吗当初皇上虽然精神好些,可到底还没有大好,朕要是这时传出怀孕,旁人还要说道。况且朕也不知道能不能保下这一胎。”
临朝称制的太后怀了大行皇帝遗腹子的事又让朝野震动了一下,历史上都还没有这种先例。由于太皇太后不是一个靠得住的,外臣也不便管内宫的事,叶世钊这个父亲只好插手过问。
他去见了书颖,提议让家里女眷轮流进宫小住照看她些日子。书颖确实需要人帮忙照看一下孩子,所以就没有拒绝。
七个月后,正值正月十四,这时皇太后叶书颖还封着笔,因为还在服丧期间门,皇族不得饮宴,她也省了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