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三贝勒管理着编书的工作,有光明正大接触一大批读书人的机会,而他以学识被这些读书人认可。
人却有所短。
倘若有朝一日数理格物成为重点科目,读书人的成分都要变一变,胤祉还能被称作饱学之士的全才吗
“胤祉,你怎么说”
康熙心有怀疑,老三是按捺不住要排除异己,或是他想插手理学院的师资安排。
“回汗阿玛的话,儿臣是心急了,但只为遏制住不正之风。”
胤祉暗道不好,钱晋锡的一句「消息灵通」搞得自己非常被动。
尽管是在顺天府安插了眼线,但只能做不能被点破。
他也没法回答为什么全京城都会知道皇子皇孙盗尸的流言,这话是扯大旗瞎说,还是有意弄假成真,也是只能做不能被点破。
这会被毫不留情地戳破了,只能摆出正义凌然的模样。
胤祉说得冠冕堂皇,“理学院内流传妖书,儿臣前些日子有耳闻,但不能行捕风捉影之事。只能给弟弟们更多关心,防止他们走上弯路。
十四弟带着侄子们胡闹,儿臣担忧此事因妖书而起。哪怕今日明朝没有流言四起,但也要防范于未然。第一时间站出来,不让挖尸血腥不正之行再次上演。”
这话说的,好似三贝勒真是好哥哥了。
“如此说来,你也是有心了。”
康熙语气温和,似乎认可胤祉的说法,对他没有表示丝毫不满。
随后就对梁九功说,“去乾清宫瞧一瞧,十四阿哥等人是否意识到错误来宫里请罪了。要是来了,把雍郡王叫来。”
“嗻。”
梁九功领旨就离开了。
他心思活络,已经感觉到康熙的倾向。雍郡王又没去乱葬岗,要问话对质,为什么不是叫犯错的十四阿哥来
朝会上,部分脑筋灵活的大臣也想到同一问题。
胤禩眼神低垂,琢磨着康熙的意思。
这会把老四叫来,是直接问罪老四没管教好弟弟与孩子吗让他背锅,而不舍得过于严厉地惩罚小的
乾清门外,各有所思。
武拂衣抵达时,只见一片鸦雀无声,直到她的请安声打破了这种沉默。
“儿臣给汗阿玛请安。”
“平身。”
康熙没让人跪着,三两句概括前因。
然后问,“这件事,你要怎么说十四等人有没有偷偷读过什么书,又是为什么去乱葬岗”
“回汗阿玛,儿臣将十四弟与孩子们从顺天府带回家后,已经询问了事情始末。”
武拂衣基本没有隐瞒,除了没讲十四的写书爱好,把其他的前因都说了出来。
“理学院流传半册英吉利文的书籍,十四弟等人会前往乱葬岗,正是受到此书的启发去寻找实验材料。”
短短几分钟的宫道,武拂衣却已琢磨了一大圈。
康熙对乱葬岗之事,是恼怒还是不予追究呢
为什么仅仅传召老四是让老四担责任还是让因为了解叫来十四等人不够用,他们辩不过胤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