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不吝嘲讽,“我是不是亏待你了没给你送一块匾额,上书「大善人」三个字。真是谢谢你没有过度压榨我,只把半数的工作量压在我身上。”
其实,胤禛明白雍郡王当众表态不恋实权的好处,康熙更加放心老四这个儿子没有争位的野心。
让人憋气的是武拂衣讲这话时不能更真心实意了,只怕她哪一天真的坐上龙椅,心心念念的也是退休生活,搞不好成了大清第一位逃宫的皇帝。
武拂衣毫不意外回府后会获得禛式嘲讽一份,还就心安理得地接受了提议。
“你懂得感恩就好,想送匾额也不是不行,题字却不必了。就照匾额的尺寸给铸一块超大份金子,那才是实打实的诚意。”
“俗”
胤禛扔出一个字。
不由庆幸郡王府的礼尚外来,最终礼单要从自己手里过一遍,否则就要暴露老鬼的奇怪审美了。
武拂衣不认为有问题。
俗就俗吧,超大金块还能变现,题字匾额能用来做什么
以雍郡王的字迹,给雍郡王题了一块「大善人」匾额。
这算什么自恋式夸奖
最后受伤的就是后世历史学与考古学家,给他们徒增困扰。学者们是怀疑雍郡王有替身呢还是怀疑他有特殊嗜好呢
不给后来人增加工作量,是同为打工人能给的善意。
这种为人着想的品质怎么能是贪财,但谦虚如她就不自我表彰了。
武拂衣略过这一茬,向胤禛伸出一只手,摊开向上。“我知道你准备好了,拿出来吧。”
拿什么
肯定不能是荒唐的纯金无字匾额。
换个人就会被这种毫无提示发问给问懵了。
胤禛却立刻就听懂了。听懂了,才会冷笑。“呵你这是有恃无恐了。”
“瞎说什么大实话。”
武拂衣眼看胤禛要脸黑,立刻改口“这是相信你本领高超。行事周全,博古通今,谋定后动,面面俱到”
“打住,别搁我这里练成语。”
胤禛没有再听浮夸的夸奖,去书架上取来一摞书。分别是老学庵笔记、博物志与论衡等等。
两人的一番哑谜,谜底就在几本书里。
武拂衣让胤禛快点拿出来的,正是对历代对鬼火研究的文献。
胤禛既然知道夜探乱葬岗一事,必是查一查相关内容以备不时之需。
由于孩子们给出的夜探理由是去验证鬼火起源,哪怕康熙不做要求,他也会一探究竟,是把那些文献资料准备妥当了。
文献搜集工作确实已经完成。
不必怀疑古人的智慧,汉代就有相关观察。
王充在论衡提到“人夜行见磷,不象人形,浑沌积聚,若火光之状。磷,死人之血也。”
后来,晋代的博物志也提到了鬼火
“斗战死亡之处,其人马血积年化为磷。磷着地及草木如露,略不可见。行人或有触者,着人体便有光。”
同时,也写了接触后的反应,“后其人忽忽如失魂,经日乃差。”
文章中没能解释这种症状的原因。
胤禛在此次批注,乍一看像是被邪气入体而失魂的现象可能是中毒。
他经历过真正的魂魄不稳的症状,那种滋味并非书上所言。
而对比来看古人记录的失魂,更像是接触含磷物后中毒。是会头昏恶心、浑身无力,甚至意识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