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南下考察,撞破拐卖人口特大案件。
去年南巡,四爷随圣驾去江南,废太子差点搞出爆炸谋逆案。
一次接着一次,四爷数次三番从阎王门前经过,难道还不能说明外出不安全。
宋氏不能讲真心话,她完全不想陪四爷作死。为女儿也做不到豁出命去,何况对没什么感情的四爷。
这种以命相陪的差事就交给武氏吧。不和她抢,更可怜这人没个孩子傍身,苦活累活却全做了。
可怜别人之后,更要为自己打算。
宋氏知道身在四爷府必须做点什么。
她的位份本就低,不能再被一比下去,否则别想有各种额外赏赐。
想做些能获得赏赐的事,兜兜转转只能绕回农学上。这条路本就是四爷指的,大方向不会出错。
不愿意下地,那就做书面工作,还能找女儿做外援。
茉雅琪如今常驻北郊庄子搞各种农作物实验。她在农学上的研究被康熙认可,给派了一支专业队伍做帮手。
宋氏没想要比女儿出色,就搞些农学历代发展考据。她好似在农学书的海洋里狗刨,不求多优秀,只求小有收获就行。
比如李氏学习英吉利文的七年后出了互译字典,那么她学农后十年也能搞本农学考据初探。
说是学农十年,已经摸鱼偷懒过了七年多,所剩时间不长了。之所以做此安排,因为那可能是四爷的回程日期。
四爷即将进行第二次离京考察。
宋氏不知道四爷具体去哪里,也说不清究竟走多久。她参考四爷上次带着女儿一起南下考察用了两三年,以定此目标日期。
事实上,武拂衣的西洋远航规划比宋氏预期更长。
计划去程走海路,而回程横跨欧亚大陆。一鼓作气,把欧洲诸国的动态都给了解清楚,估计四五年左右。
却不会向胤禛之外的人透露。就算对康熙也是糊弄隐瞒,就说是船去船回两三年足够。
为什么隐瞒
道理很简单,一走四五年与离开两三年的感觉不一样。
而且推测康熙为朝堂局势考虑,他在世时恐怕不会放老四第三次远行了。
计划今秋出发,各种出行准备也要做起来。
胤禛更要安排妥当各处密探,哪怕离开四五年,也要持续掌握国内的消息。
如此一来,整个雍郡王府各有各的忙碌。
孩子们也一样忙碌。
此次远行,只有弘晖出行。弘昀八岁,年纪还小;茉雅琪更想留在田地搞农作物实验;弘昐刚刚成亲不合适远游。
弘晖十三岁,不必赶着今年成亲,也在上书房读了六年书,正是能带着问题去考察。
作为兄妹四人的出行代表,他背负着为其他人搜罗感兴趣学识相关学识的重任。有时间,四兄妹就聚在一起。一天一个想法,都是要弘晖去探索的内容。
这般忙碌,真没多少闲心去管隔壁胤禩家是不是宾客满座。
胤禛用桃花扇里的一句话概括老八的将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不过,胤禛也没想到老八这楼塌得又快又猛又彻底。
春节后,二月二龙抬头。
朝会上,康熙主动提起了去年不少人提起的立新太子一事。
当时让大家别着急,好好过年,认真思考,而且也能畅所欲言上折子推荐心目中的储君人选。
等到正月十五,春节假期结束,各地的折子陆陆续续抵达了京城。二月初,想表态的人都表态了,是能谈一谈大家都倾向支持哪位皇子。
康熙把不同皇子的支持折子给分类装箱,八阿哥的支持者最多,多到其他阿哥加在一起堪堪就是老八的一个零头。
“胤禩,颇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