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胤禛完全拦不住她,小人儿如一阵风般从屋里跑了出去。
“这丫头”
他拍了下桌子。
苏培盛进来请示“四阿哥,您还去不去马场那儿,时辰已经过了。”
胤禛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等在这儿,是为了等舜安彦那厮来与自己解释清楚。
可被元衿搅合了。
他瞧着桌上元衿写剩下的半阙佛经,怔忡半晌,才意识到刚才他被元衿反将了一军。
自己不但没能问老九的事,也没能问到舜安彦那厮。
这丫头倒打一耙的本事竟然如此之强。
“呵,我真是低估她了。”
他快步走了出去,苏培盛拿上马鞭快速跟上。
胤禛别着眉头说“带马鞭做什么”
“您不是去马场吗”
“我去清溪书屋”胤禛似乎是嫌弃得很,不满地白了苏培盛一眼,“那丫头要找皇阿玛大闹天宫,快走了”
清溪书屋里,康熙正在专心批黄河水患的折子。
自他登基以来,黄河屡次改道决口,影响了沿河七八余省份上百万民众万余亩良田,黄河一日不宁漕运则一日不通,漕运一日不通则京通十三仓危矣。
这当中的严重性和必要性,在朝廷今年向噶尔丹开战与向喀尔喀运粮时,显得尤为突出。
他翻了翻手边江南三织造的密折,又对了对上书房呈上来的皇子策论,不由得揉了揉额头,露出了些微不满的神情。
大学士王熙是顺治朝留下来的老臣,康熙对他颇为敬重,便取了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四份策论交给他。
“你瞧瞧吧,看看朕的这些皇子议论的如何。”
王熙接过,但不展开。
近日上书房里,太子与大阿哥曾为永定河水患争论过一会,那日他与另一位大学士便被请了去做仲裁。
说是仲裁,其实就是断水。
就像永定河只是幌子,那两位皇子实际争论的是黄河,也是圣心。
康熙在黄河水患是堵是疏里也摇摆不定,太子和大阿哥如今各站一边,大有你要堵我便不能疏的样子。
王熙能活过顺治朝,还给顺治爷“编”过遗诏,那是有一套超凡脱俗、别具一格的保命套路的,面对康熙抛过来的致命问题,他立即表现出“老臣不行”的姿态。
“微臣愚钝,不善河工,只觉太子与大阿哥都十分有理,万岁爷不如请工部各位大人前来议一议。”
滑溜溜的老东西,又给他来这一套。
康熙伸手把自己儿子们的策论要了回来。
“那卿家先回去吧,朕有空再找工部的来看。”
太监们打开清溪书屋的门,请了王熙出去。
天色不早,秋风已起,吹过清溪书屋廊下的那串风铃,在王熙跨过门槛时,叮铃咚隆地直响。
老王大学士抬头看了眼突然作响的风铃,颤悠悠地伸手扶了下门。
太监们赶紧扶住他提醒“王大人,小心。”
“没事没事,这”
王熙还是第一次注意到清溪书屋的廊下有这么一串东西,他还没问什么,元衿已经绕过清溪书屋的影壁,像阵风一样地跑了进来。
青山在后面喊“公主,公主,您慢一点”
“青山,你给我搭个梯子来,把我的风铃给拆了。”
“公主”
康熙曾经的御前太监,如今的敬事房总管太监顾问行正巧今日在清溪书屋,听见五公主的这句话,急急忙忙迎了出来。
“小公主,您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