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夫毕竟给阮清川诊病了许多年,对他的身体状况还是很了解的。
他看着苏锦绣刷刷的在黄麻纸上写药名,不由得问道“这药量是不是过于重了”
苏姝就站在阮清川的身侧,闻言紧张的握紧了手里的帕子。反观阮清川,神情却是很平静的。
“长疾要猛药。温补的疗效也有,但总不治根。”苏锦绣写好了药方子,随手递给身后一直背着药箱的小姑娘。
小姑娘梳着丫髻,还绑了两条青色的丝带。她皮肤黝黑,眼睛倒是长的很大,名字唤小青。
小青眨巴了几下大眼睛,看向苏锦绣,“师傅,这上面写的陈皮是几两”
黄麻纸上的字迹有些潦草,她没有认出来。
苏锦绣倒也没有觉得不耐烦,就是语气有些冷“贰。”
小青“哦”了一声,跟着元大夫的药童下去拾药了。她待会儿还要负责给阮清川熬汤药,脚步就迈的很快。
元大夫伸手捋了捋白花花的胡须,和苏锦绣说话“苏大夫见识多,老朽是佩服的。”
他是顾忌着二爷的体质,一直给用的都是温补性药材。或许苏锦绣是说话太直,也或许是话里有别的意思,但对他来说,都是无所谓的。
他今儿若是死了,那就是活了一辈子的人了,什么人没有见过,什么事情没有听说过。还不至于因为一句话而心里头别扭的。不过是听说夫人的娘家专程给二爷请了大夫过来,他要过来看一看,也确实是个有些本事且胆大的。
就看她的法子能不能把二爷给治好吧。
“元大夫谬赞了。”苏锦绣客气道“我不过是雕虫小技,登不得大雅之堂。只是,我听二爷提起过,说您擅针灸,还屡次为他诊治过。”
她笑了笑,又说“恰巧我不会这个,还希望和您联合起来,一同为二爷诊治。”
针灸出自于内经,是按照人的五脏六腑联系起来诊病的,最适合于阮清川这样久病的人。但是其复杂高深,又不是她半路学医能够做好的。她思来想去,还是元大夫做这件事最适合。
听闻苏锦绣这样抬高他的身价,元大夫没有想到。他愣了一下,随后就答应下来。
苏姝见苏锦绣和元大夫商量妥帖了,忙让丫鬟倒了热茶水奉上。
她桃花眼弯弯“多亏您二位了,我先在这里道谢。以后定有重礼的。”
苏锦绣摆摆手,“你不必和我客套,我做的这些都是应该的。我也不要你的重礼,谢礼我已经从你母亲那里拿到了。”
宋氏在开州老家给她盖了一座医馆,还特意拨了六亩良田让她按照她的意愿随意种药草且不收取任何的收益。
所以,她才愿意过来燕京城一趟的。
自古都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她苏锦绣再顽固不通情义,也知道这个道理。
苏姝怔了怔。
母亲并没有和她说过给苏锦绣谢礼的事情。
她感触良深,母亲那样病弱娇气的人,肯替她专程跑一趟开州还算了,为了请到苏锦绣还不知道又费了多少的心思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苏姝以前不懂得这句话,现在她有了孩子,慢慢的也能体会到了。
元大夫说做就做。
他喝了一盏热茶水后,让阮清川去了前院的书房,按照往常的路数给阮清川扎上针。
苏锦绣收拾了自己的药箱,又指导着取了药材回来的小青熬汤药。
她闲暇之余,还给苏姝把了脉。
“你的脉象挺好,也说明了肚子里的孩子很好。但是有一点你要切记。”
苏姝笑着应“是”。
“孩子在你肚子里吸收的好,就会长得大,你生的时候就会很困难。现在差不多也有七个月了,你以后吃饭要注意了,不能吃太多甜食,瓜果也不行。就是日常的饮食也都要少吃,不饿着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