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黄俊平被家人抬走后,围观的百姓见无热闹可看,也就渐渐散了。
穆二胖去跟沈翠说了一声他要做东的事儿,沈翠给了他一个小银锞子,让他们几个少年自己聚去。
本来他们四个里头考上了三个,唯一没考上的何宴又心无芥蒂,气氛还挺好的。
因为黄俊平这事儿一打岔,大家倒真有些物伤其类,笑不出了。
张子安最替他唏嘘,“黄兄这人说话是有些不大好听,先生也提点过他要戒骄戒躁,否则容易出大问题。但过去几年他也是埋头苦读,十分勤勉没想到今遭竟跌了这样一个大跟头。”
一次县试失利当然不算什么大事,毕竟按着黄俊平的水平,他只要来年没有出现这种骄傲自满、审题不清的情况,考上还是没问题的。
虽说主持县试的知县已经知道了他这么号人物,但知县为人是出了名的刚正严明,只要黄俊平潜心改过,想来知县来日也不会为难他。
但难就难在潜心改过这四个字上,黄俊平那么高傲的个性,今遭在人前丢了那么大的丑,怕是往后
穆二胖跟黄俊平谈不上什么交情,听了这话却也感叹道“前头说赞扬两位何兄心胸开阔,性情豁达,黄兄却道这些无甚重要,是我信口胡诌。唉”
若不是黄俊平一开始生了比较之心,后头见自己堂号不如他靠前,被影响了心态。
到了最后一场,也不会听穆二胖说了不擅长,想着自己素来诗文好,肯定能在这一场压过他,就志得意满,负才傲物到那般境地,连题目都没审清
怪道他那场写的那么快呢,写描写女子美态的诗,可不是比题目真正隐射的厚重主题好写
黄俊平这跟头,恰恰就栽在了他认为在科举路上并不重要的东西上头
而且若是他心态够好,今遭则也不会闹出那么大的动静,丢那么大的丑。
今日怎么也是他们三人的好日子,不至于因为别人的事儿就愁云惨雾的,何宴就挑起话题道“咱们不是说好今日好好交流吗甭想那些不高兴的了,穆兄弟快与我们分享一些心得。”
穆二胖本就是大方的性子,不然也不会和书院里那么些人都相处融洽。
他先从最后一场讲起,说了自己的诗文,“最后一场真是我运道好,恰好在考场上突然有了一丝灵光”
后头何清何宴、张子安三人也说了自己写的那首。
何清何宴写诗上一样没什么天赋,但何清可能因为年长一些,积累的多一些,平时也对身边小事观察入微,所以诗文比何宴好一些。
张子安天赋比他们都强一些,诗文主题就是中规中矩的那个,但整体效果并不比立意新颖的穆二胖那首差多少。
穆二胖听完默默在心里排了个序,几首诗文里,他最终交上去的那首因为立意新颖,与众不同,就强于张子安的,但草稿上作为废稿的那首,就不如张子安的,只比何清的诗文好些。
也就是说,若不是那一丝灵光,不算前头四场的成绩,单论他诗文这一场的真实水平,在县试榜中不可能排进前十。
这就是同场考生交流的好处了,毕竟很多东西是无法光从一个榜上名次了解的。
论完这一场,几人接着说旁的。
墨义帖经这种照本宣科的东西没必要说,他们便捡了今遭考的那些经义题讲。
这上头就是穆二胖的主场了,其他几人先把自己的答案讲了,最后让穆二胖讲。
他这么一讲,何清何宴就听入迷了,连张子安都顾不上替黄俊平惋惜了,全心全意听起来。
毕竟诗文上,他们并没有感觉到特别明显的差距,但这经义穆二胖的水平实在高过他们太多。他们委实心服口服,张子安甚至私心里觉得穆二胖讲经,不比自己的先生黄举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