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他是想到了出处的。
沈翠不禁猜测到,抱朴子是道家经典,严格意上来说并不在正统的四书五经体系,一般的考生想到出处已经很难。
胖儿子想到了却还未成诗,难道是因为过去对这本书没怎么研读,所以不理解意思
其实沈翠想的也没错,穆二胖对抱朴子这样的道家经典研习并不深,做不到字字都吃的非常透彻。
但既然已经想到了出处,就说明他对这本书还有有一定的理解的。
所以他也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除错误,回到正道上。
革除错误所以什么是错误呢
联系三场乡试前后的出题,穆二胖忍不住回想起了前头那道询问举人免除田赋的制度是否合理的策论题。
他们虽然是分了三场考的,但回头考官阅卷的时候,是会把他们所有的卷子封卷誊抄到一起,统一评阅的。
他若是照着这题的思路,大肆表示赞同,说所有错误、陈旧的东西都应该立刻革除,岂不是和他前头肯定了那一固有制度的态度有出入,成了此一时彼一时、只知道一味迎合上位者的人
可若是不表示赞同,万一考官的用意并不是这般深远,前后连贯,只是单独分区来判卷,会不会觉得他是个唱反调的刺儿头呢
到现在还未成诗,就是因为穆二胖拿不定诗文的主旨。
他此时心里难免怀念县试时遇到的知县。
若是这会子还有这样的晴雨表在,他也就不用纠结到这会子了。
时间所剩不多,穆二胖定了定心神,把主考官王尚书的生平再次回想一开始他们对王尚书的了解都不多,但自打劳不语和京城的商人熟络起来,知道的便多了些。
王尚书向当今提出辞官,并不是真的因为他年事已高,而是前二年,当今初初继位,年少气盛,想施行改革。
改革固然是好事儿,但因为未作完全准备,便很让一众老臣子操心。
王尚书就是这操心老臣子中的一员,几次进言劝谏都未出成效,便有些心灰意冷。
当时提出辞官的也不止他一人,是好几位老臣联名上书,因此动静闹得不小,闹到了几乎京城家喻户晓的地步。
当今虽然气盛,但也不失为一代明君,反应过来自己伤了一众老臣的心,立刻便停手。今遭派王尚书出来当举子座师,更是表明了他的态度。
穆二胖总算是捋清了思绪,立刻开始打诗稿。
入夜之前,他交了卷,此时考场内几乎已经没人了,连守在门口的军士都嫌天热的反常,找了地方休息。
穆二胖自然也就一眼看到了等候多时的亲娘。
总算,翠微的众人都平安顺利地考完了乡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