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口最多的就是像姜家大伯和二伯这样的,因为家里儿子多,这几年孙子孙女是添了一个又一个,这次足足分了十几亩地,最多的一大家子,甚至分到了二十几亩地,可把姜山他们给羡慕得够呛。
不过村里的好多人家,分过地后就闹腾着分了家,家里人口多的,怕家里的兄弟们占了自己的便宜。
姜山为了不让两个儿子以后闹矛盾,也把家里的地分了,反正大房二房都是四个人的地,这一点是没什么好争的,至于他们老两口,现在还能干,这地就不分了,等他们老了再说。
再说像是姜山他们这样的老一辈,还是觉得国家的政策年年都在变,有可能今年把地分给他们了,明年就又收归集体了,这些事情都是说不准的事情,所以他们只用顾好眼下的事情就行了。
分完地的时候,正好赶上夏收,这地分到大家手里后,要是抓紧时间,还能种一茬油菜和土豆。
以前大家上工的时候大多懒懒散散的,这会儿地分到手里后,村里的懒汉都变得勤快了起来,每日天不亮就扛着锄头出了门,中午甚至都舍不得浪费时间回家吃饭,要家里的女人把饭菜送到地头上。
在大家都忙着除草整地,挖田坎地沟的时候,姜山和冯丹琴却还惦记着女儿的南下计划,连说家里这点活他们自己就能搞定,实在是忙不过来的话,还能让哥哥侄子们搭把手,左右不过是讨个人情的事情,让两个儿子陪着女儿去南方一趟。
姜正德和姜正武虽然个头赶不上夏逸明,但是也有一米七几的个头,又是年轻力壮的汉子,有他们两个人陪同,想来姜宁宁在路上能够安全不少。
有自家的两个哥哥陪同,姜宁宁自然是乐意的,所以准备好行李之后,她和姜正德他们直接踏上了他们的第一次南下之路。
姜宁宁的目标明确,直奔特区s市。
s市原本并不起眼,不过成为特区后,这片土地的发展可以称得上是日新月异。
因为一些嗅觉敏锐的实业家和外商的入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s市已经办起了不少的工厂。
姜宁宁南下之前,就已经决定好了自己要做实业,毕竟实业兴国嘛,她自认为自己不是多么高尚的人,但是在房地产出来之前,国内实业确实发展得很快,所以她自然是不能错过这个风口的。
姜宁宁决定从衣食住行着手计划,这段时间她想先到处走一走,看看能不能够先圈下一块地皮,毕竟以后到底建什么厂还可以慢慢盘算,这s市的地皮自今年开始,那可是一天一个价格了,这先机不占是傻瓜。
而且s市的地皮在后世是出了名的贵,姜宁宁想着现在先把地皮买上,就算是一笔投资了,以后就算是厂子效益不甚理想,有了这块地皮附加价值,那她再怎么折腾都不会亏本
s市的领导们也很懂得抓住机会,姜宁宁既然决定了要买地,就得开始打听,打听了两天之后,她总算是弄明白了。
现在s市的地皮都是由市政府出面,安排土地竞拍,大家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能力,竞拍市政府圈出来的一些土地,拍卖嘛,价高则得。
姜宁宁也打听过了,因为现在s市也处于刚发展的阶段,地皮的价格不贵,就是那种好几十亩的地皮,最后的成交价也就是几百万,和后世那种动不动就几十亿的价格一比,可以说是特别的便宜了。
姜宁宁也不需要买特别大的地皮,她就是想要建个厂房,再不考虑之后厂子扩建的情况下,买块几亩大的地皮就够用了,按照现在的市价,她手里的存款是绝对够用的。
打听清楚情况之后,姜宁宁也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