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仅次于主支的大族。虽然家里人丁稀薄,但地多、仆奴多,坐拥半县之地,在郡里还有地、有商队、有毫宅、铺子。清郡的盐要往外卖,得通过商队,他是郡尉,有现成的卖盐便利,在卖盐这一块儿,依附他的豪族就有十几家之多。这次也都跟来了。
他们听到沐瑾问起豪族,心里有点打突突。
从淮郡、魏郡两地豪族的下场,就能看出沐瑾对豪族的态度,那是连坞堡都要扒了的。可清郡的情况,稍微一打听就能打出来,他们主动提起还能有个态度,看在给他卖命的份上,想必会留几分余地。
赖瑭两兄弟干的事,换个人来早把他们撕了,家主都能容让他们,对于横跨大盛朝来追随他的人,自然不会过于为难。这也是他们愿意跟来的考量之一。
沐瑾听他说完各家的情况,心里便有了数。他说道“换了地儿,以前的买卖就不好做了,但有本钱在手,换个买卖做就是。卖马、卖布、卖成衣、卖铁锅、锄头、开米粮铺子,都是营生。”
众人意外又不意外,但俱都松了口气。
沐瑾瞧他们的反应,道“干嘛叫我扒坞堡吓着了我打他们是要地,你们来投奔我,没地没产的,自当给你们安排养家糊口的营生,总不能让你们在战场上拼着命,追随你们而来的人连个落着都没有吧。”
在场的众人纷纷抱拳道“听家主安排。”
沐瑾说“我这边是考官制,需要招募人才的时候,会统一选拔考试,要做官的,直接去考,只要本事够,不从军,做官也行。你们族中有才能的子弟都可以去试。一次、两次没考上,还可以继续考,又不限年龄和次数。这样不至于你们在草原打着仗,还得操心找门路的事,哪操心得过来。让孩子们学好本事,去考官,说不定自己就能挣个前程出来。”
沐坚官至郡尉,给族中子弟安排前程不在话下,但如今来到淮郡,比他能耐的、占据高位的多了去,他现在自己都没着落,另别提给族中子弟谋前程。
他在沐府学堂的时候,沐耀还在淌大鼻涕学走路呢。守清郡那一战,他带着学堂里的同伴上过城墙,只是后来叫先太子给送走了,说得给清郡沐氏留点血脉,让他们护着弦少主藏起来。让他现在向沐耀那帮毛头小子低头,舔着脸求他们给族人安排前程,他丢不起那人。
沐坚最先表态“听家主的。”
其他几个年轻的就更没意见了,他们的孩子有些刚入族学,有些还在学走路,更有还在肚子里揣着。
沐瑾说“投军、考官都容易,有现成的章程,眼下到处都是空缺,升起来也容易,最麻烦的就是这么多人要安置。淮郡拢共才二百来万人,清郡迁来的快赶上淮郡人口的三分之一。”
这确实是个问题。他们之前也预想过,应该是要往魏郡、淮郡、陈郡、边郡,甚至草原拆分。
要是去草原,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让那些来无影去无踪的草原人打了。草原人打不过大军,总还能劫一劫商队田庄什么的。
边郡更不用说,不毛之地。剩下的就是魏郡和淮郡,两个都是好地儿,一个有铁、有煤,瞧那往返运输的马队、沿途县城的繁华就知道有多富了。淮郡更不必提,这是西边诸郡的核心之地。谁都想留在这两郡之地,可总有人往别的郡迁,就不知道家主要怎么安排了。
沐瑾说“眼下,草原有战事,不便往那边迁人,但关贸生意得做。这可是日进斗金的买卖。宝月公主府有商队,每月都得从边郡拉来大量的物资,也需要从周边各郡调度大量的物资过去。种地的这点收成,在关贸跟前不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