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换好衣服,出了帐篷,便瞧见不远处还架起锅灶,正在煮着热腾腾的食物,之前出来的新兵已经领到食物,正在大口吃嚼。
一群人纷纷过去,见到有穿着盔甲的兵卒在发馒头,同时大声吆喝道“没吃饱的可以继续来领,我们大将军说了,既然到了他这里,就断没有再饿肚子的道理。连续好几天没吃东西的,先去喝肉粥缓缓胃,以防撑裂胃枉送了性命。”
肉粥有肉那些一天没吃食物的,也先去领粥喝,想着喝完粥,歇会儿再去领馒头也一样。
有穿着盔甲拿着武器的兵卒维持秩序,一群上到战场上都不敢杀敌的新兵根本不敢在这群杀人不眨眼的兵卒子跟前生事,领到食物以后,老老实实地蹲在地上吃东西,顺便听着宣传兵喊话,教他们背诵沐大将军的新政策。
他们听着那一条条新政策,得知沐大将军治下一直都是这样的,不仅兵卒养得壮,百姓们也富。百姓不能再称为贱民,要称为百姓或平民,平头百姓,没官爵军职的人通通叫百姓,包括经商做买卖的豪族。有官职的叫官员,有爵位的叫贵族,有军职的称为军人。
宣传兵还喊话,告诉他们,回去以后好好干活多种粮食多挣钱,把自己养壮些好来参军,给大将军当兵卒,一个月两千薪俸,有四季衣裳,每季两套,你们穿的就是我们淘换下来的,是不是还很新啊
两千钱新兵们哗然,他们这辈子都没见过钱。
许多新兵朝身边的人说“给我两千钱,我敢把豪族的脑袋拧下来。”难怪沐大将军的兵都不要命不怕死。好多钱啊。
等以后各地的作坊开起来,每个月做工都至少有三四百钱,种地的粮食足够自己吃和养家禽牲畜,养出来的牲畜卖了钱可以送娃去学堂读书,将来娃可以考官做将军,男娃、女娃都能考官,只要一个孩子有出息,下半辈子就是官老爷、军老爷的爹娘啦。
新兵们听了一耳朵,把要背诵的全背下来,之后便把领粮食的地方,背诵完条款就去领粮食。
每个人二十斤粮食,用称称过后装进麻袋里给他们,一厘不差。
他们背着粮食,按照指引去跟护他们回去的兵卒会合,许多人忍不住向兵卒们打听,能不能也把他们收进军中,他们也想给大将军打仗卖命。
兵卒斜眼一扫“你们现在这样子,上了战场就是送死,回家先把身上的肉养起来多长点力气,再跟着村长练几年拳脚再来吧。”
新兵们穿着御寒的秋衣,背着粮食,再跟着护送他们回去的兵卒回去。
这边新兵们发着御寒衣物,一批批地回乡,另一旁,许瑗带着运输队押送军需物资抵达广庭郡城。
方易跟中军大营的参军、粮曹、军需官一起清点完物资,之后便派发到各营,让他们换上崭新的冬衣。换下来的秋衣,赶紧给各城门口的新兵送去。
为了防止城里的各郡兵马乱起来,押送物资的运输队并没有休息,而是作为储备军队,备战。
与此同时,沐瑾写了调令,把在各郡干活的工程兵也全都调派了过来。
城里的兵卒全是各郡精锐,里面不乏忠心耿耿愿意效死的人。这些人有些是军官,有些就是普通兵卒,混在军队中,对方要是想要蛰伏不表现出来,很难区分。
大部份兵卒都是穷苦出身,在军中能做的就是听命令,让干嘛就得干嘛,不然轻则受杖、重则军法处置,任何决策、战令都不是他们说了算。可以说,战争,最直接的受害者,其实是这些上到战场的兵。
沐瑾想让他们都卸甲归田跟家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