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船被扣于九龙江渡口,船上一干人等,尽数被羁押回衙门。
三十一人,个个皆是鹤发,任是谁都能看得出齐家堂打的什么算盘。
羁押路上,一个年轻的小捕快跟在包班头的身后,低声嘀咕道“齐家堂可真狠心、真阔气,一次拿几十个族人给那位小大人添功劳,可如今的州衙毕竟不是他齐逸主事了哎,三哥,你说那位小大人会怎么处置这些人,当真会咔嚓了”
用手在脖子旁比划了一下,又问“还是会送去充军”
包班头回头叱了小捕快一声,怒目道“你舌头不想要了,我便替你切了。”
又道“做好自己的差事,别的不要多问。”
话虽这般说,可包班头自己却也忍不住往前探看,心中好奇知州大人会如何判罪。如果他没认错的话,这羁押的“犯人”里,有个走路一瘸一拐的,正是齐家堂的二十七公齐姓人里辈份最老的,排行第二十七。
都快八十的人了。
越是半只脚踏入棺材,越叫旁人唏嘘感慨。
二十七公若真死在了牢狱里,不知道同安城里会激起多大的浪。
双安州州衙。
裴少淮扫视一圈“逮捕”回来的众人,下令暂且押下去,明日午时再开堂审讯,独独留下了那位二十七公,关在衙门东厢房里,派人专门看守、照料着。
黄昏时候,裴少淮领着包班头,包班头端着好酒好菜,入了东厢房。
老爷子端端坐着,仰头望着瓦顶的天窗,那里尚留着落日余晖。
直到酒菜摆到跟前,裴少淮在他对面席地坐下,酒水入杯滋滋作响,二十七公才望了过来,又垂眸看了一眼几碟佳肴。
裴少淮先端酒杯,做了个请的手势。
裴少淮把包班头带来,是想让包班头译释闽语,不料二十七公说得一口流利的官话,老爷子先自饮了一杯,执起竹筷,道“知州大人以为我不敢吃这最后的一顿断头饭”
毫不客气。
一一尝过后,山羊白胡沾着些酒水,老爷子呼道“好酒,好菜。”又问裴少淮,“不知我那族船上的弟兄,是不是也有这样可口丰盛的断头饭”说及此,眼中才流露出些哀色。
裴少淮吩咐包班头道“给牢里送一样的饭菜。”
“是,大人。”包班头退下。
“大人是个爽快的。”二十七公一把年纪,说话仍中气十足,道,“老头子借着断头酒,祝大人青云直上、步步高升大人初初上任一个月,这份功绩已经不小了,也请大人信守承诺,留齐家堂数百户族人一条生路。”
果然,这是齐家堂求“和”送上的“功绩”。
二十七公一饮而尽,裴少淮又为他斟满酒,说道“老丈觉得我应该写什么样的功绩”
“私自造船出海、与寇勾连、与夷通商这么多的罪名,大人自可按自己的喜好来,总归一刀下去,落地的脑袋,管他背负什么罪名。”
裴少淮笑笑不置是否,依旧斟酒,又问“我如何挡了齐家堂族人的生路”
“如何挡”老爷子夹菜的筷子定住,目光里带着怒意,他没有直接应答,而是夹起了一张菜叶,举在裴少淮面前,隐喻问道,“把根扎在地里头的,田亩肥沃则生,贫瘠无水则死,可人终究不是秧苗,人呐一辈子,总不能一出生就埋在三分地里罢”
“若是家家有田,田田有水也就罢了,临海之滨,明知一亩三分地养不活人,也要活活旱死在盐卤地里吗”二十七公再次
发问,“海滨之民,威压之下,无处可活,就是朝廷想见到的吗朝廷想让百姓当一株秧苗,可人终究不会是秧苗,他有手有脚,哪里有活路就往哪里去。”
二十七公伸出老而糙的一双手,长期浸泡海水的指甲粗厚而褐,目光灼灼问裴少淮道“知州大人,朝廷禁海,齐家堂世世代代靠一双手从海里讨食吃的本事无处可施,这不是断了生路是什么”
老爷子带着苦涩冷笑一声,无奈摇摇头,喃喃道“这个世道,人到底是要靠三分地吃饭,还是靠一双手吃饭,我也搞不懂了”
酒水滋响,裴少淮再为二十七公斟满,问“所以老丈心甘情愿上那艘旧船”
兴许是因为裴少淮一直斟酒、态度温温和和,让二十七公不再那么抗拒,吐露了几句真心话,道“南风马上就来了,齐家堂几百户人家的米缸也快见底了,若是出去的船被拦着回不来,唉请大人高抬贵手。”
又言“我一个要入土的,没用了,上了船还能凑个数,给族里省几斤糙米,还能给大人添份功劳好回京浪头上的滨海人,有诛之不可胜诛者,如此一想,有什么不心甘情愿的”
不单单是二十七公,牢里头那三十个,恐怕也都是这般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