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裴秉元找到老太公、老太太,说起了昨日淮哥儿主动要识字的奇事,还说淮哥儿天资聪慧,学得很快。
两位老人自然是欢喜,却不全信,毕竟淮哥儿尚不足一岁半,问裴秉元“此事当真”
“当真,母亲若是不信,不如亲自问问淮儿。”
老太太抱着淮哥儿,问道“淮哥儿,告诉祖母,你昨日跟父亲都学了些甚么”
小娃子指着外头,应道“門,府上的大門。”
裴秉元在一旁补充道“孩儿昨日教了他門字。”
老太太欢喜加欣慰,笑得眼角都有些湿润了,一口一个乖孙儿,又问道“咱们淮哥儿想读书”
小娃娃点点头,应道“想,读书,识字。”
“为什么呀”
“喜欢。”
小孩子功利心不能太重,裴少淮总不能告诉祖母说,他想读书科考好当官罢。
趁此,裴秉元道出了自己的打算“爹,娘,既然淮儿有此心性,孩儿想,索性就早些为他开蒙,免得耽误了他的天分,不知爹娘意下如何”
老太公、老太太虽是欢喜,但并不糊涂,谈及要给淮哥儿开蒙,他们反倒谨慎起来。
这么个小人儿,坐得住,吃得消吗
别的人家,孩童五六岁才开蒙,即便是极富贵的人家,金贵教养,也至少等到两三岁,才会开蒙。
而淮哥儿才一岁半。
老太太道“淮哥儿才这么点大,是不是太早了些”她是担忧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说是开蒙,倒也不是正经开蒙。”裴秉元昨天夜里早便考虑过这些问题了,娓娓道来,“他还同往常一样,该睡睡,该玩玩,只当他闲下来的时候,送到书房里来,教他认些字,说说那有趣的典故,亦或是背背诗词,权当是顽,好让他晓得,这书里头,有这么多有趣的事儿为往后打些基础,而尔。”
原来是这个意思的“开蒙”,裴少淮心想,这不就是古代幼儿园吗也太小看我读书的决心了罢。
裴秉元又道“淮儿筋骨还未发育全,我亦不会教他端笔写字,断不会叫他劳累着的。”
裴少淮为达成目的,奶声奶气帮腔道“书房,好顽,好多书。”
老太太点点头,但仍旧有疑虑,道“你的想法是的好的,只是,这一时半会,上哪去找这么一位塾师”
在这科考至上的朝代,想要请一位好老师,可就太难了。“但有三碗粮,不当孩子王”,但凡有些学问的读书人,不到穷途末路,都未必肯去当私塾先生。那中了举的,半只脚踏入了官途,必定奔着前程去,余下的,便只有秀才公了。
纵是景川伯爵府这样的人家,想要找个名师,那也是不易的。
“淮儿年岁小,得是连教带哄,想要请塾师恐怕不易,加之外头的先生良莠不齐,我亦不放心我思量着,不如,就由我与爹一同教罢,不知爹意下如何”裴秉元提议道,“我教他识字,父亲给他讲讲典故、诗词,也费不了多少时候。”
老太爷、老太太都有些诧异,儿子竟肯费这样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