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味蔓至鼻尖,汪氏看饿了眼,赞不绝口。
等谭秀才回家时,她围着青桃不知说了多少好话,邵氏乐得眉开眼笑,比自己得了称赞还开心。
谭秀才诧异,问她有什么喜事。
邵氏摇着头不语。
而那头,细细读了大半资治通鉴的何树森惊惧不已,往日困惑争执的地方看了批注后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可想而知,再过些时日,谭秀才学问定超他许多。
“秀才兄,这书能否借我几日。”他满脸殷切。
谭秀才洗了手,低头瞅了瞅他手里的书,眉头拧了下。
书里的批注是他跟青桃讨论后写下的。
青桃没有读过这本书,但她颇有见地,常常言简意赅说到关键上,他听着有理,又怕忘了,全记在了书里。
这些天准备从头到尾读一读。
没有读完。
他道,“近日我也在读,你要是感兴趣,不若等几天”
先生布置的功课与这书有关,他想仔细读完。
“秀才兄舍不得”何树森表情复杂,知他会错了意,谭秀才不慌着解释,回屋换了身灰色衣衫,翻到他读到的位置,“昨天先生讲到这两句,我想多看两遍。”
许是感情不同了,面对何树森求才若渴的目光,谭秀才不像往常动容,“待我完成功课就借给你。”
何树森扯扯嘴角,话题就此止住。
片刻,他又问谭秀才借诗赋杂文瞧瞧。
谭秀才收起书回屋,到门口时,回眸看他,“你要我的诗作甚”
不怪他敏感,前些天跟秦柏他们去了好多诗会,吟诗作对方面他经验浅,甚至闹了笑话,故而不敢轻易把诗文拿出来。
“很久没有跟秀才兄探讨了,有点怀念我们在清水镇的日子。”
在清水镇,谭秀才是颇有名气的夫子,每逢休学就有人找他看文章诗词,把他的话当成先生对学生的点评,视若珍宝。
谭秀才有些恍惚。
那些他沾沾自喜引以为傲的日子在见识了诗会上的文章后都成了井底之蛙的肤浅。
至于那些文章诗词,更不值一提了。
于是,他说道,“清水镇的读书人少,以为随便写两句诗就有诗仙之才,来了府城后才发现,咱的诗跟几岁孩童没什么两样。”
这是谭秀才直观的感受。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他的学问在人才济济的府学不值一提。
谭秀才又道,“你要是想看,我帮你借同窗的,他们的诗意境深远,更值得学习。”
哪晓得他出自心底的好意却被何树森当成了侮辱,何树森问他是不是瞧不起他,连诗都不给他看。
质问的话从何树森嘴里说出来谭秀才懵了会儿。
认识何树森多年,何树森是温润的,儒雅的,翩然的,此刻脸上像挂了面具,温和的五官憎然起来。
谭秀才捏着书,眉间有些许茫然,低低唤了声,“树森”
何树森哆了下,惊觉自己说话过于冲动,和泼妇没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