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臣看出了他的恍神,缓步走过去,他来到钢琴边,“李导说,让你看看昨晚补拍的片段。”
容修没有移开视线,手指顿住,音乐停下来:“还有?”
“嗯,挺重要的,”劲臣把U盘递过去,“现在看?”
容修注视他的脸,久久没言语。
劲臣屏住呼吸:“容哥?”
“好。”他说。
容修从琴凳上站起身,往书桌那边走,桌上的笔记本没关机,他晃了晃鼠标,屏幕亮了,画面停留在某个片段上。
顾劲臣一眼就认出,那是他和明轩的对手戏,盛夏被挷在椅子上,挨了打,脸上有血迹,他遭受了惨无人道的家暴。
容修接过U盘,连接电脑,将文件导入到播放器中。
在此期间,劲臣注意到,远处有一个纸袋,上面是餐厅的名字,里面的外卖应该还没有动过。桌上还有一沓手写乐谱,音符写的很乱,空白处用记号笔写了个大大的字母——
劲臣微微一愣,那是一个大写的“C”。
新导入的文件在播放器列表最下方,容修坐在椅子上,对劲臣说:“请坐。”
劲臣坐在他身边,“昨晚补拍的是流浪汉的戏份。”
容修垂眼回想了下,滚动鼠标,点了上方的一个文件,“我记得前面有一部分。”
电脑屏幕里,视频播放。
八十年代末,盛夏读高中时,阳光开朗,每天早晨上学都会经过一个花园,长椅上有个流浪汉,脚边是一个乞讨盒。每次经过时,盛夏都会将两分硬币放进去。
然后,流浪汉就会抬起眼睛,瞅他一眼,继续坐在那发呆。
那双眼睛灰蒙蒙的,充满了绝望和死气沉沉。
盛夏总是会对流浪汉说话,“你应该高兴一点”,“怎么不去上班啊”,“大叔你有什么烦恼跟我说说”,“今天天气真好啊”……
流浪汉就用那双浑浊的眼睛看他,那个眼神十分奇怪,仿佛是嘲讽,讥笑。
盛夏不明白,那个眼神,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影片倒叙之后的开篇。
那一年盛夏十八岁。
容修点了暂停,看了劲臣一眼,并没有问什么,他明白这和很多创作一样,可能要有一个前后呼应的结构。于是,他移动鼠标,点击在下方刚导入的片段素材上。
也就是昨晚容修离开之后,劲臣补拍的镜头。
那一场戏,盛夏从谩骂的人群中逃出来,犹如过街老鼠一般跌跌撞撞。游荡在街上时,盛夏经过了路边一个流浪汉,他一下停住了脚步。
这个场景,非常短,只有七秒钟,和开篇呼应,没有一句台词。
三十二岁的盛夏,狼狈不堪,他站在了流浪汉的对面。
流浪汉抬眼望着他,还是那个熟悉的眼神。而盛夏的眼神也和他差不多。
开头结尾的流浪汉,甚至是同一位龙套演员扮演的,连打扮都一模一样。
这种艺术手法,会给观众一种时空穿梭的错觉感、戏剧感、荒诞感。
——已经过去十三年了,南北两地相距这么远,两个流浪汉肯定不是同一个人。但是,这一刻,落在流浪汉脸上的镜头,仿佛成了盛夏的眼睛,在他的眼中,他幻觉地看见了同一个人。
也解开了他年少时的那个疑惑。
不过,导演并没有给出答案,这应该是由观众们思考的部分。
——那个眼神,到底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