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回到三国打天下 > 第173章 长社之战(二)

第173章 长社之战(二)(2 / 3)

到了众多矛盾冲突并的灵帝时期,大汉朝廷一方面想极力抑制地方豪强,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利用地方豪强,借助他们的力量来镇压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的反抗,而坐拥强实力的董卓,便也毫不例外地成了官府利用和招抚的对象。

很快董卓就应地方官府的征召,出任凉州兵马掾一职,负责带兵巡守边塞,维护地方治安,如此一来,董卓便开始利用手中的职权,去控制更多的羌人,为他今后势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时之间,董卓便成了闻名陇西的风云人物,不管是在官府,还是在汉羌民间,董卓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自己势力的不断膨胀和地位的相继上升,董卓已经不在满足于自己只是边远豪强的名分,他觉得自己需要更加广阔的政治空间,来施展自己的远大报复,于是,他开始进一步蓄积力量,伺机展。

不久,由于东汉朝廷急于解决西羌反复无常的问题,这对于董卓来说,自然便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展契机,西羌问题一直是东汉政府最棘手的民族问题:自汉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o8年)开始,羌人就不断动起义,波及的范围相当大,持续时间也很长,令大汉朝廷颇为头疼。

到了汉桓帝年间,西羌问题不仅没有得到丝毫平息,反而声势更加浩大,羌人不堪忍受汉朝地方官吏对他们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不断杀死汉人官吏,侵占州县。而面对羌人的反抗,积贫积弱的东汉政府根本就无能为力,只得求助于地方豪强,想借他们的力量来缓解日益严重的西羌危机,当时,深知董卓底细的陇西地方官吏便极力向朝廷推荐董卓,这无疑给董卓创造了一个展势力、满足他的贪欲和野心的良机。

汉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董卓受命担任羽林郎,统管元郡(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地的羽林军,时间不长,他便升为军司马,跟从中郎将张奂征讨并州一带反叛的羌人,在这次征战中,董卓极力表现自己,充分挥出自己勇猛强悍的优势,纵横冲杀,左右开弓,由于战绩突出,因功迁升为郎中,后来又因功升迁为广武(今山西省代县)令、郡守北部都尉(统治四川省纹川县西南大部分地区的官名)、西域戌已校尉(掌管西部各民族事务的官名),到如今,他已经成了洛阳左近的河东刺史,手下拥有一支两万人的汉羌混编大军,威震西凉的数十万羌人。

得到朝廷迁自己为中中郎将,同时征调自己前往颖川,协助朱儁带领的北军平定当地的黄巾军之乱的命令之后,董卓深知这又是自己的一个机会,于是马上整肃大军,只是他还留了个心眼,并没

有将自己的两万大军全部带上,而是留下了一万人,只带了剩余的一万人前往颖川,他想的是要是万一自己失败了,那这一万人还是自己的资本,免得到时候自己因为吃败仗丢了官,真的变成一无所有了。

但是一万大军在人数上还是太少了,因此董卓也以朝廷征兵的名义,在当地强行拉起了一支由地痞无赖、无业游民等组成的另一支近万人的队伍,这样加起来,他出征的大军也有两万人了,把河东剩下的一万人交由自己的亲弟弟董旻带领,然后董卓带着自己拼凑起来的两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奔赴颖川。

一路之上,这支杂牌军是见什么抢什么,搞得沿途百姓家中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只是董卓并不去制止,反而纵容部下,看到大人都不反对,那些刚刚加入的地痞无赖更是有恃无恐,变本加厉的盘剥百姓,还美其名曰是百姓支援大军平叛。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