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邱抬头撇了伍桐一眼,心说这小子果然不会放过他,招了招手,周巍很自然且尊敬的将那奏折交给夏邱,狄英生起身站在夏邱后面看着。
过了一小会儿,夏邱抬起头,先是看了一眼新君,清了清嗓子,转头冲着伍桐说道,“老夫认为四镇可以有,五万兵马足以保证京城安危,若是五万禁军都挡不住敌军,那再多五万也不用。”
狄英生也点头,“这样能节省很多军饷,如此一来,国库每年能省下一笔开销,保不齐能添上亏空。”
“现在京城十三卫,一卫建制一万五千人,接近二十万人,若是只留五万,剩下的十五万将士,不知道两位宰辅怎么安排这十五万将士?”伍桐像是知道两位宰辅会这么说一般,抱着胳膊反问的很快。
夏邱摸了摸胡须,“分散到各地...”
“京城距周国的北疆只有五百余里,放在那里,既可以守卫疆土,也能快速回援京城。”狄英生小声说道。
周巍表情惊愕,欲言又止,伍桐直接说道,“若是这十五万将士反了呢?京城这五万人能挡得住他们吗?”
夏邱轻哼一声,“他们为何要反?”
“裁军,断饷,不知名的调动。”伍桐干脆说道,“京城十三卫多是京中武将之子,周国立国百年间,除却定国公叶家,还没有一个人在战场上取得过优势,即便数年前,三国伐魏,周武相领军,也只是先占了十五城而后返还十三四。”
周巍面露难堪,三国伐魏他是主帅,最后只占的一城之地,那块地也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简单来说就是魏国算了算打下这块地的消耗和战略等级不匹配,所以放弃攻打了。
就这种战绩,在大周除却定国公无人能及。
伍桐如此冷嘲热讽就是在说周国没有可用之将帅,“大周的武将过得都太安逸了,若是将这些人扔到北疆,先不说会不会有胆大的去强掳百姓替他的军籍,就是他们在北疆,十几万士卒突然出现在北疆,魏国会怎么做?”
周巍小声说道,“可是冗兵冗费...”
伍桐又道,“我建议,裁军十万,四镇每镇两万五千人配额,剩下十万人分散到边疆。其中西南占据大头,巴蜀是粮仓啊,用作军屯。”
听到这里,夏邱终于明白伍桐要做什么了,他捏了一把胡须做捧道,“可巴蜀是梓潼赵氏的巴蜀。”
伍桐冷笑一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难不成还真要弄出个国中国来?”
“若是上元县候有法子是巴蜀归心,老夫逾越做主,分出四万在巴蜀屯粮。”夏邱大声说道。
新君柴瑾笑眯眯的看着这一幕,倒是没说什么扫兴的话,他点了点头,“夏爱卿是首辅,自当有这个权力。”
“这就是臣要说的第二件事。”柴瑾没有扫兴,可不代表伍桐不会扫兴,他可是说了,陛下保全名声就是,坏人让他去做,“垂拱殿三位宰辅,两文一武,两文宰可以参言,但不能决断,大周军事皆由武相一人决断。”
“文不驭武?”新君惊疑一声,旋即缓缓点头沉思。
夏邱的面皮扯动一下,“大周虽然军事不显,可也不是一人能够决断。”
“那就再开一衙便是。”伍桐撇嘴,漫不经心的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