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黑太子 > 第225章 两攻两防

第225章 两攻两防(3 / 4)

唯一的问题是,狙击步枪的远距离(一百五十步以上)的命中率到底有多高。

如果四尺加上拉膛线还是不行,那就只能把枪管延长到五尺了,长度跟后世的狙击枪差不多了。

眼下大明的兵工厂已经具备了拉膛线的能力,虽然很难拉出非常规则又漂亮的螺旋形膛线,枪管的质量也难以尽如人意,可毕竟该有的技艺都像那么回事了。

第一代狙击步枪算是试水产品,可以借此来总结缺点和弊病,在接下来逐步完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摸索过程,一蹴而就的想法在这个项目里暂时行不通。

“臣遵命!”

刘峰不知道太子为何吩咐他做这批火铳,圣上也没有对此进行解释,他也只能理解为要做成比新枪性能更高的产品了。

好在每支枪的成本可以达到五十两,这样一来,可以襙作的空间就大一些了,因为拉膛线是极其耗费枪管的。

哪怕枪管已经合格,但在拉膛线的时候出了问题,那这根枪管也就算是彻底报废了,一点改善的机会都没了。

这个活计也不那么好做,但太子已然决定了的事情便不容更改了,只要自己还是盔甲厂的局官,那便要全力以赴。

“此事不急,在两个月内拿出样枪便可,厂里须以生产新枪为当务之急,同时鸟铳的产量也不得耽误。”

幺鸡明白自己光是心急是没用的,从各厂抽调过来的人员还待整合,工匠需要熟悉新枪的工艺流程,模具还要制造,这些都需要时间,狙击步枪项目就得顺延了。

每年的鸟铳产量不能低于六万支,不然前线的炮灰部队就得重新拾起冷兵器与敌人作战,新枪的产量也不能太少,不然东宫卫队就得用鸟铳凑数。

如果新枪的产量上来了,还可以顺势给勇卫营换装,燧发枪再不济,射速也比火绳枪高50%,而且士兵也不用背着火绳去作战了。

银子不是问题,某太子已经预留了七十五万两银子,来制造五万支法兰西“查尔维尔”1777式燧发滑膛枪。

周遇吉这边留两万支,再拨相同数量给黄得功的勇卫营,余下的部分可以分配给厂卫使用,但估计要等到明年才行。

就算从四月初开始正式批量生产,每天可造一百支合格产品,到年底也才能产出不到三万支新枪,所以列装计划看上去是任重而道远。

燧发枪并非是西方独创,大怼朝的火器专家毕懋康于甩锅八年(1635年),在其著作《军器图说》便介绍了燧发枪的原理与构造,书中称之为“自生火铳”。

所做的改进与西方燧发枪别无二致,但却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视,推广的事情也就无从谈起了,《军器图说》也被辫朝视为禁书……

之前受到张凤翔的牵连,毕姥爷被迫致仕,重新被朝廷启用之后,正在楠京做户部侍郎,兵器专家去管理金融,明显是不务正业。

考虑到毕姥爷已经年逾六十八了,蹦达不了几年了,幺鸡便将其调往京城,最大限度地发光发热,至少人家对燧发枪的构造可是如数家珍。

就眼前这两位业内人士,加上盔甲厂里的一堆工匠,挖空心思绞尽脑浆才捣鼓出来四支样枪,有了毕姥爷以及其他大拿级人物的帮助,所遇到的难题或许可以迎刃而解了。

某太子要盔甲厂变成大怼朝境内规模最大的专业型枪炮生产工厂,可能的话,再将盔甲业务部剥离出去,单独成立一个工厂来进行生产。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