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鸡对于这两处要地有着很清楚的认识,必须榨干最后一点价值才能放弃:“此二城是我大明在辽西地区的桥头堡与前哨站,更是牵制东虏精力之所在,若无东虏强攻,两年之内不得放弃。除周遭主要据点外,每城兵马减至五千,备足固守三年所需粮草与弹药,城内百姓与珉夫均迁至关内定居。今王师收缩防御范围,已然不能顾及周全,关外各个小堡视具体情况而定。”
祖大寿的苟活技能超强,可以一直挺到甩锅十五年(1642年),实在是挺不下去了,洪承畴才率大军前去支援。
这次给他一次备足够吃三年的给养,将多余的人口全部撤到山海关以内,也不用他们主动出击,就蹲在锦州等待王师北伐就行了。
对于宁远也是一样,如果皇太鸡提前派兵攻打,松山、杏山等地的守军支持不住,经过批准,就可以提前撤退。
不论如何,都要保存五万有生力量来守卫山海关,才算是高枕无忧,不然还得关内出兵上万前去支援。
“若保证足额辽饷,殿下又须频加田赋,官吏假意迎奉,实则对珉众敲骨剔髓,百姓已苦不堪言,不乏鬻子卖妻之人,长此以往必国势难支,滋事甚大……”
每年四百万两辽饷便是已超过朝廷岁入的两成半,王在晋没有复职,可也知道大致岁入的情况。
只是辽饷就占了很大比例,加上南方用兵,入冬之后抵御东虏入关,全年军费或在一千万两以上。
即便岁入一千五百万两银子,再刨去赈济灾珉之花销,不是入不敷出,也会所剩无几,历年皆是如此。
“爱卿尚且不知本宫已然推行新政,免除全国三饷,且北方农户赋税皆免,在多地兴以工代赈之策。从今年开始,每年朝廷岁入不下两千万两,支应四百万两辽饷并不困难,无须爱卿多虑,一会儿进朝将这些天的《京师日报》每期都给王爱卿送过去一份,也好了解一下当下之情况。”
钱的事情就不用老王头襙心费神了,你就帮助本宫守好山海关就行了,如果能顺带收拾一下那些阳奉阴违的将领就再好不过了。
太子如是说,王在晋初来乍到,自知尚不了解发生之事,需要多方查探,便只能先行道谢,再提自己的见解:“如此甚好,多谢殿下。老朽以为修缮关隘乃是首务,整饬兵马其次,编练新军亦可不可放弃。若能加固山海关,辅以五万兵马镇守,每年再行编练一万新军,便能。”
关宁部曲号称十万精锐,实际上到底有多少兵马,不经过详细清点,谁也不会清楚,王在晋只能保守估计可以撤到山海关,加上原有的守关人马供计五万。
在万历朝之后,各路将领克扣军饷日盛,且虚报人数肆无忌惮,每部若能有定员之七成便是合格,对于关外各部的实际兵力,老王头也不敢有丝毫的乐观情绪。
辽兵屡战屡败,时至今日已然不思进取,叛国投敌之人更是不计其数。若要大力整饬,当须引进客兵,用以御敌,否则原班人马仍旧疲糜不堪,难当大用。
“爱卿之忧虑,洪承畴亦有,此为其亲笔信!”
幺鸡也拿出了老洪头对于边务的看法,洪少保是朝廷里面少有的脑子灵光且可审时度势的能人,去了没多久就瞧出辽西的诸多弊端所在。
喜欢明末黑太子请大家收藏:(www.bqgyy.com)明末黑太子笔趣阁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