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登船后,我压根儿就没往这方面想,对这种船太陌生了,也根本没瞧出任何端倪!
我爸说,葬船也是一种葬法,就收录在《万葬经》中。
万葬经一共有四篇,全部用祭文写成,本事不到位,根本看不懂,以我目前这点能耐,只能看得懂天人三葬和五行伏藏两篇,后面的天官巨阙和玄黄九葬,连门径都没有摸到。
天官巨阙是主修一些大墓的,可以说是一个纲要,类似于兵书里的孙子兵法,看懂了这一篇,就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天官了。
据我所知,绝大多数的礼官也就止步于此。
至于最后面的玄黄九葬,那玩意能通阴阳,从古至今我们家也没几个人能看得懂的。
葬船,就出自于玄黄九葬篇,可见修建这座墓葬的老祖宗虽然坑子孙,但本事是很到位的,大概是我们这一门从古至今最强大的几个人之一。
但究竟是哪位,我现在也不得而知,我们家传承的年代太久了,各个分支传的太乱了,越往前就越乱,单说春秋战国时,周天子的王庭,各个诸侯的封地内,都有我们家的人,很难去猜测到底是谁,只不过自从末代天官之后,家道衰落,这才开启了悲催时代,人丁凋零,到了现在,恐怕我们这一代里我已经是最后一个礼官了,若我有个三长两短,我爸妈要是再不努力一把,这一门就算失传了。
葬船,这东西出现于春秋时期,和当时沿海地区一个叫做莒国的小国有关系,后秦扫六合,一统天下,莒地又属琅琊郡,所以,这种船又叫做琅琊船。
鹞子哥见多识广,不知葬船,但我一说琅琊船,他顿时惊呼:“不葬死人,只送活人的琅琊船?这船就是琅琊船!?”
他浑身发毛,显然听过这种东西,但就是没见过,一下子反应过来,面色发寒。
我默默点了点头,如他所说,这种船的作用并不是那么光鲜,相反,非常非常酷毒。
莒国靠海,所以,这个国家除了土葬之外,当年还很流行船葬。
所谓船葬,便是以船为墓,死后墓主人漂泊出海。
琅琊船,算是随同船只,但并不是每一个船葬墓都会有琅琊船随行。
这东西的出现,和当年莒国一个心性狠毒的权贵有关,莒国在春秋时期是个小国,当时是很多流亡者的天堂,大名鼎鼎的齐桓公就曾经在这里避难,与齐桓公一样,当年齐国还有一个颇为出名的大才子子驹来此避难,并且被一位权贵接纳,权贵极为欣赏子驹,二人常常抵足而眠,不过权贵年岁大了,终究是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在他病危之际,心中并不惦记妻妾子女,反而就惦记着子驹。
于是,某一日他叫来子驹,便说,你我二人是忘年之交,心有灵犀,我若死,独自出海,未免太过孤单了,不如你来陪我如何?
子驹被吓坏了,当天晚上就卷铺盖逃命,但天未亮就被捉了回来。
权贵大怒,叫来了当时莒国的礼官,说给我想个法子,让他跟着我出海,当我的船飘到终点的时候,那个时候就让他死,而且死后也不能让他的魂魄离开,要一直守在我身边,永世不得超生。
那位礼官绞尽脑汁,琅琊船,就这么出现了……
这种船既是法器,又是机关船,大概是古代极端权利下的一种产物,用于海葬,专门对付那些心不甘情不愿的殉葬者。
这种船的船舱内暗藏着一种叫做红油木木料,这种木料只是在沿海地区昙花一现,如今已经不见了,红油木本身有毒,会释放毒气,殉葬者上船之后,就开始慢性中毒,具体要多长时间死,这就看礼官的意愿了,红油木用的多,自然死得快一点。
礼官会根据墓主人的船抵达终点的时间,来添置红油木的数量,这样一来,当墓主人到了地方以后,琅琊船内的殉葬者恰好就被毒死了,死后魂魄会被殉葬船永远的镇压在那片海域。
简而言之,那片海域已经成了一个镇压死者的阵法,琅琊船就是这个阵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