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没有施肥,也没有摸准种植青谷的技术要领,还没有选过种。亩产两百斤出头的水平,莫余也觉得很棒。
付出百斤青谷得到的试吃结果让莫余很满意,他本人也试吃了一下煮熟后的青谷,虽说碗里全是淡绿色的谷粒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但口感也不至于味同嚼蜡,在口腔中弥漫的微甜让莫余忆起了稻米的香味。
总之,这玩意很适合当主食,接下来银河共和国的主要粮食来源就是它了。
考虑到银河共和国的肉食来源有畜牧业顶着,水果蔬菜方面未来也能想办法顶上,莫余琢磨了一下,成年人一天对青谷的需求应该能降到六两到八两,合计一年需求两百多斤。
目前一亩地能出两百斤青谷,加上自然肥料之类的东西努力做到一年两季的话,保证副食多样性,百年之后全银河共和国挪出人口种两万亩地就能解决的粮食问题……
莫余停止了计算,这个数字未免也太小了。
礼记有云:制农田百亩,百亩之分,上农夫食九人。
按这套规则,就算有上田两万亩,也应该只能活小两千人。
怎么能养活百年后银河共和国接近三万的人口呢——虽说其中将会有一万儿童。
过了一会,莫余反应过来了。
该死,战国的那帮贵族到底对底下的农夫收了多少税!
……
银河共和国将在未来需要税收。
莫余发现了这点。
哪怕银河共和国并无外敌,奉行的也并不是私有制,但总会在未来需要一些彻底脱产的公民。
这些公民将承担起公共服务方面的事务,为银河共和国的运行做出贡献。
比如……运送农家肥。
在制作出完善的管道系统之前,粪车这种东西必定会伴随银河共和国渡过一段漫长时光,而为这套卫生系统服务的公民,理所当然应该得到一份补偿。
既然处理农家肥的公民需要补偿,那么所有专门处理公共环境问题的公民都应当得到一份补偿。
这种补偿以工资的形式交给公民,而它应当来自整个银河共和国。税收就有必要了。
还有将来用于传递重要信息的公民……投入第二产业的公民……
当从第一产业中抽身的公民数量渐渐庞大,莫余能够理解的经济体系就会摆出两条路来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
一条道路的出发点是私有制,一条道路的出发点是公有制。
但不论选哪一条道路,都会出现和税收效果相近的东西。
也就是说,如果莫余对银河共和国的未来抱有执牛角的打算,他得从现在开始规划税收问题。
莫余把写写画画的纸张丢在一边,点起一把火烧光了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