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空旷的观海亭,早已经拉起了厚厚的帷幔,在亭子中间放置着一个大火炉,炭火正旺,人置身在亭子当中,非但不感到寒冷,反而还会感到几分炎热,尤其是透过帷幔,看着外面大雪纷飞的场景,耳边传来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站在观海亭,既可以眺望一望无际的大海,又可以从这里看到东海城那点点灯火,这种美好的画面,在长安城是很难看到的,当然了,不是不能看到,而是不易看到,毕竟,天子脚下,规矩重重,越是地位崇高的人,他们受到的约束越大,纵然心中有某些想法,也只能是想法了。
李嗣源的心情很好,赵公公这次来宣旨,内容他已经知晓了,而炎武帝让齐若兮她们早日回京的消息,他也知道了,这对于他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
这道口谕其中的含义,徐诗芷她们能看明白,而李嗣源自然也无比的清楚,对于李嗣源而言,这次东海城之行,果然没有白费,只要徐诗芷她们回京了,那么,第一件事就是上门提亲,也可能是皇帝赐婚,到了这个时候,一切都算是尘埃落定了。
至于徐诗芷喜不喜欢自己,这个已经不重要了,如果徐诗芷懂事,嫁过来之后,他自然会好好对待徐诗芷的,如果不懂事,他也不会把徐诗芷怎么样,但是,有些事情肯定会出现的。
不过,越是这个时候,越是需要谨慎,尽管他知道,自己跟徐诗芷的事情已经算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但是,这次他来沧海别苑,跟徐诗芷相处的时候,反而更加的有礼有节起来,他不想在这个时候,因为自己的一些莽撞行为,让徐诗芷找到由头,而至于那个因为自己,被弄进大牢的许一凡,已经被他忽略了。
不管许一凡到底是不是叛将之子,对他已经构不成威胁了,就算有一定的威胁,这小子的根基在东海城,而自己的根基则在长安,在西北。
按照李嗣源的预计,只要这次回京,他跟徐诗芷的婚事定下来了,那么他可能就要回西北藩地了,到了那个时候,就算许一凡侥幸在这件事上幸存下来,也只是一个小角色而已,这些年,他在京城踩死的小角色还少吗?
李嗣源心情大好,可是,齐若兮也好,还是徐诗芷也罢,她们的心情都不算好,或者说,心情差到了极点。
徐诗芷的未来已经注定了,看到闺蜜这个样子,在想想自己,齐若兮也是悲从中来,这个除夕,对于她来说,是最难过的一个除夕夜,她只是希望这个除夕夜长一点儿,再长一点儿,这场大雪大一点儿,再大一点儿,这样,她回京的时间就可以延长一些。
当然,她心里也很清楚,这样的拖延其实没有作用,除夕终将会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开始,而大雪终究会停歇,她和徐诗芷也终究要离开东海城,回到那个规矩森严的京城。
相对于齐若兮的悲哀,徐诗芷已经逐渐冷静下来了,或者说,她已经认命了,不管是面对之前那些前来拜访的官员,还是面对李嗣源,徐诗芷表现的有礼有节,也拿出了大家闺秀的气质和姿态。
以前,如果李嗣源跟她说话,她总是爱答不理的,而现在,李嗣源跟她说些什么,她都会回应一二,尽管语气还是有些冷淡,但是,相较于之前,已经改变太多了。
在这个除夕夜,最不受影响的,估计也有荀德华师徒了。
今天来拜访他的官员也不少,不过,大多数人都听闻过这个大儒的脾气,不会在他面前多么的放肆,简单的闲聊几句,就会起身离开,而面对齐若兮也好,徐诗芷也罢,亦或者是世子殿下李嗣源,荀德华都没有表现的多么卑躬屈膝,当然,到了他这个年龄,除了聊聊的数人之外,他也不需要对任何人卑躬屈膝。
在这位大儒看来,齐若兮她们终究是晚辈,是一群孩子,对于她们的婚姻大事,荀德华不好说什么,当然也不会说什么,自古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然是其家中长辈做出的决定,那就是家务事,他一个外人又能说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