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酒壶,慢饮一口,许一凡微微蹙眉,黄泥酒的味道其实并不算好,可能是长期埋藏在地下缘故,带着一股土腥味,其度数不算高,却也不低了,颜色也不太好看,酒水泛黄,漂浮着很多杂质,看起来浑浊不堪。
虽然其样子不好看,可这种酒很就韵味,初喝难以下咽,多喝几口,就感觉韵味十足,让人喝完一口,再来一口。
圣旨是上午送到的,宣旨的是洪公公,之前,许一凡见过此人,都是老熟人,见面之后,一切从简,宣读完圣旨之后,洪公公就被殷元魁等人拉走了,而许一凡则继续待着这间府邸当中。
圣旨上的内容并不算多,除了褒奖一番许一凡在西北的功劳,说了很多诸如深得朕心,朕心甚慰之类的冠冕堂皇,无关痛痒的话之外,就是让许一凡择日,随西域使团,一起去往长安,至于所谓的封赏,圣旨上只字未提。
有功不赏,其中必有蹊跷,而且偏偏还是只有许一凡一人如此,至于其他人,上至殷元魁,下至百夫长,凡是殷元魁那份详情战表上出现过的名字,在这次洪公公前来宣旨的时候,就得到了封赏,不过,大多数都是加官进爵,除了职位上的变动之外,半点实际的好处都没有。
这倒不是朝廷吝啬,而是此次立功之人太多,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能给出一个职位晋升表,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说那些跟随着职位变动的物资赏赐,朝廷正在准备,待到大军班师回朝之际,就是赏赐下来之时。
这种情况很正常,毕竟,为了支撑西征军的这次大战,朝廷可是付出极大的,不说兵源,单单那海量的粮草物资,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打赢这一战,炎武帝在位期间的这十余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国库,已经损耗大半不止。
不过,这些中高层将领的赏赐没有下来,可三军将士的饷银却随着圣旨一并带来了,其中将士的饷银只是一部分,更多的还是阵亡将士的抚恤银子。
当这笔饷银和抚恤银子到来之后,整个炎军陷入了极度的狂欢当中,为了给将士们发放饷银和抚恤银子,户部和兵部的左侍郎都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其他六部大大小小的官员,其中就有礼部和钦天监的官员。
大战之后,祭奠阵亡将士的仪式,是必然要举行的,尤其是在西凉山石碑建立之后,这场祭奠更有必要了。
一切都如许一凡之前猜测的那般,在决战之后,大炎王朝和西域选择休战,双方展开了谈判,而西域已经开始组建使团,不日将抵达康城,然后由炎军护送,一路去往长安。
因为大战初歇,西征军伤亡惨重,需要重新整顿,既然双方休战,那西征军自然不可能继续存在,西征军顺理成章的编入到了镇西军当中,而原本名存实亡的镇西军,也在这个时候恢复了编制。
虽然西征军变成了镇西军,可镇西军的大本营,不在西洲城,而是前移到康城,也就是说,西征军数十万将士浴血奋战打下来的十八座城池,现在已经彻底纳入到大炎王朝的版图之上。
这是必然的结果,成王败寇,既然西域战败了,那丢失的十八座城池肯定拿不回来,就算他们想要拿回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西征军变成镇西军之后,有三件事耐人寻味。
第一,镇西军虽然重新得到了编制,可镇西大将军的位置,却空悬下来,增设了一个镇西将军的官职,虽然镇西大将军和镇西将军之间,只有一字之差,可无论是官职,还是其地位,亦或者其手中的权利,都不如前者,而担任镇西将军官职的,并不是殷元魁,而且秦之豹。
对于这个结果,众人虽然很诧异,却也能接受,毕竟殷元魁在成为西征大元帅之前,已经是大将军了,若是让他担任镇西将军,那就不是平调或者升职,而是降职,于情于理都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