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小说 > 大炎不良人 > 第八百三十八章 意

第八百三十八章 意(2 / 4)

每个修行者修行到最后,都是对意的一种完善,意分为很多种,有的人领悟了一种意,他们就比寻常修士要强,有的人领悟了两种,三种,甚至更多,而领悟的越多,他们的战力就越强。

当然,意也不是越多越好,意本身没有强弱之分,但是,因为属性不同,很多意之间是相互冲突的的,领悟的意越多,越是难以驾驭,同时也越难以完善,相对于那些领悟出多重意的修士,那些单纯只修一种意的人,往往会走的更远,至少他们有希望突破一品,跻身超品。

剑修、刀修、纯粹武夫,他们之所以比其他修士强,就是因为他们领悟出来的意,很纯粹,而且这些人领悟出来的意,往往都比别人早,这种人的登高,就是对意的不断完善,越是到后面,这种纯粹修士和普通修士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当然,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有些修士在跻身上三境之后,他们会开始修习其他体系的东西,就像现在的许一凡一样,他们除了自己领悟出来的意之外,还会去领悟其他的意,不追求质量,只追求数量,以庞大的数量在进行量变,从而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这种路线很难,也很危险,因为很多意之间,是存在冲突的,领悟的越多,冲突就越大,而且领悟的意越多,每个意之间的强弱也有区别,若是不能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会出现意与意之间相互吞噬的情况,而这种吞噬,看似是好事儿,可对于修行者来说,伤害极大,每领悟出来一种意,就是对自身的增强,而每吞噬掉一种意,就是遭到反噬。

敢这样玩儿的人,都是有大毅力,大恒心之人,以量变引起质变的法子很笨拙,也很危险,而能够在这条道上走远,并且登高的人,少之又少,在这条路上,走的最远当属儒家。

道教分为天地人三宗,佛门分为禅武两种,巫蛊分为巫术和蛊术,每一种流派,都是一种意,而这些修行体系,最多也只敢分为三种,可儒家就不同了,除了主流的儒教之外,还有兵家、法家、农家等等,而每一代儒家出现的圣人,基本都是把这些意融会贯通的存在。

可以这么说,除了武神之外,在诸多修行体系当中,在超一品这个层次上,最能打的绝对是儒家修士。

不过,儒家圣人的寿命普遍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领悟的意太多的缘故。

意,难以领悟,可却可以传承,不过代价往往很大,很多修士在自知寿命不多,或者无法渡过生死劫的时候,他们会选择一些秘法把其领悟的意剥离出来,传承给下一代,让下一代人沿着这条路继续走。

这种传承,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可以让后辈们少走很多弯路,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登顶,说白了,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坏处也很明显,继承他人的意,就意味着要走老路,而想要在老路上继续前行,就必须不断开拓,而这种开拓就像是搬山一样,难度之大,甚至要超过自我领悟意的难度。

而且这种继承,局限性很大,继承者很难领悟其他的意,即便可以领悟,也会被吞噬。

好处和坏处皆有,整体来说,还是好处大一些,而这也是很多宗门保持传承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人的成就有限,那些惊才绝艳的大修士,都是依靠自己的能力走出一条路来的。

剑修、刀修这两种修士的意有所不同,他们的剑意也好,还是刀意也罢,可以剥离出来,但是,无法继承,只能参悟,说白了,这种被剥离的剑意和刀意,就像是前人留下的注释、笔记一般,可以让后者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但是,却不会让后者直接在实力上得到增强。

只有纯粹的武胆,这玩意根本无法继承,武胆不是只肝胆,而是一种很虚无的东西,纯粹武夫活着的时候,外人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武胆的存在,可他们一旦身死,那么武胆也会随之消失,武胆更像一口气。

历代武夫,尤其是纯粹武夫,他们教拳习武都是口口相传,而至于能学到多少,又能领悟多少,完全靠个人,这也是为何纯粹武夫即便在武神在的时候,都无比稀缺,而成长起来之后,却是无敌般的存在的缘故了。

但是,还有一种很特殊的手段,可以得到这些前人留下的意。

吞噬。

听起来跟魔修很像,但是有根本的区别,魔修吞噬的是他人的修为,而意他们无法吞噬。

吞噬意这种手段,在孙瞎子病重的那段时间,许一凡悉心照顾他的时候,他曾提到过,这是一种极其霸道的手段,也是极其极端的手段,稍有不慎,就会身死道消,至今还没有人走完这条路,或者说,采取这种办法的修士,是无法成长起来的。

最新小说: 符界之主 是江还是湖 血染侠衣 地煞七十二变 炮灰女修仙记 幽冥真仙 仗剑皇子闯天涯 一个人的道门 执法堂的大师兄 鬼谷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