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唐朝初年虽然没有被查禁,但发展受到了儒教和道教的限制,特别是对道教的提倡,使得佛教的发展没有取得至尊的地位。但是到了武则天时期,为了从宗教上来打击李姓,武则天对佛教采取了纵容态度,这使得佛教发展迅速。在全国的各个州基本都有佛教寺院。僧侣们不仅在国家的包庇纵容下兼并土地,还极力逃避国家税收。和尚数目的大量增加,使国家承担赋税和徭役的人数减少,影响了国家的收入。
在开元二年,唐玄宗下令削减全国的僧人和尼姑数量,最后使全国还俗的僧尼达到一万二千人之多。然后,玄宗又下令,禁止再造新的寺庙,禁止铸造佛像,禁止传抄佛经。对于官员和僧尼的交往也进行禁止,这使佛教在玄宗时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疆域
在开元盛世鼎盛时时期,中亚的绿洲地带亦受大唐支配,一度建立了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20],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21]。据保守估计,其鼎盛时期,天宝年间,全国人口达8000万之多。
漠南漠北
贞观四年(630年),唐军灭亡东突厥,漠南成为唐势力范围。永淳元年(682年),突厥复国,后直到后突厥灭亡北方边患严峻。天宝三载(744年),回纥建国,占据漠南漠北。安史之乱后,边患再起,但唐朝与回纥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西域
贞观四年,唐朝廷在伊吾七城设立西伊州,开始经营西域。唐朝廷对葱岭以西中亚地区的统治始终不稳固,乾封二年(667年),由于大食势力的扩展,唐朝疆域退回葱岭以东的西域。
790年以后,唐朝陆续失去原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所辖地区。
东北
显庆五年(660年),唐军联合新罗灭亡百济。总章元年(668年)八月,唐军与新罗又灭高句丽,并设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但由于当地人民反抗激烈及新罗势力的北进,咸亨元年(670年)安东都护府内迁辽东。开元元年(713年)安东都护府移到辽西。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安东都护府废,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失去对辽东半岛的直接控制。武周圣历元年(698年)其首领大祚荣建立震国,唐朝称之为渤海国;号为“海东盛国”,但与唐朝的关系友好,大部分时间向唐朝称臣。
有唐一代,辽东即鸭绿江南北的高句丽故地其主体部分仍然属于中原王朝,新罗的疆域仍然在大同江及平壤以南。
西南
开元二年(714年),坌达延将吐蕃兵十万屯大来谷,唐将王晙选勇士七百,衣胡服夜袭之,吐蕃军惊惧混乱,自相杀伤,死者万计,薛讷率唐军夹击,斩首一万七千,获马羊超过二十万,追击吐蕃军,战于长城堡,又败之,吐蕃军相枕藉而死,洮水为之不流。唐军前后杀获数万人。
开元三年(715年),吐蕃与阿拉伯共立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拔汗那,拔汗那王兵败,奔安西求救。孝嵩率军出龟兹西数千里,下数百城,长驱而进。是月,攻阿了达于连城。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攻,自巳至酉,屠其三城,俘斩千余级,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孝嵩传檄诸国,威振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