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千万个不是想说,结果还未开口,他家四儿子就已经一脸诚惶诚恐地跪下。
言说自己德薄,再经不起庄亲王伯、大哥与冠勇侯及诸位大臣的多方肯定。只是自幼蒙受皇恩,一心想着为皇阿玛分忧,为大清效力罢了。
还没等着康熙夸他两句,说自己偶然提及,无非是勉励之意呢。
胤禛就认认真真地磕了个头“早年承蒙皇阿玛训斥,此十余年以来,皇阿玛未曾降旨申饬儿子再有喜怒不定之处。应是儿子省改微诚,已荷皇阿玛洞鉴。如今儿臣年过三十,居心行事大概已定。喜怒不定四字关系到儿子生平。还请皇阿玛垂爱,将谕旨内四字免记。”
胤禛一直兢兢业业,处处为他分忧。
且不争不抢,没有任何不臣之心。回京后,跟胤禔一道看管废太子跟老十三,也没少照顾他们。
废太子之后,所有人对此事噤若寒蝉。
鲜少有人肯出面力保之,也就是胤禛还念着手足之情,很给胤礽说了几句好话。
方方面面说来,四阿哥都是康熙眼中的好儿子。
这会子见自己随口一语,就让儿子如此重视。康熙还难得起了点慈父心思,亲自上前把人扶起“这十余年来,确实未见你再有什么喜怒不定之举。朕前头偶然提及,无非也是愈加勉励之意。”
然后吩咐起居注官,此语不必记载。
胤禛千恩万谢之间,胤礽却只垂眸,不让任何人瞧见自己眼中冷意。
老大贼心不死,前头那喇嘛事必然与其有所干连。毕竟,那厮都能信那张明德的鬼话,试图用那狗屁的异能者来戕害他了不是
老八也是个狼子野心的,竟然能勾动许多朝臣保举其为太子。
老四忠诚于他
或者吧。
诸兄弟间,他跟老三与自己最好,可他背后的势力也太大了些。真能甘心一直不起心动念,将这个贤王做到底吗
气氛既然已经被打断,康熙也就不再点评诸皇子。
只嘱咐废太子“朕今日放了你,你应该深念朕恩。旁人说你不好的,你不许记仇。前头拘执你的时候,就算你身边的宦官侍卫也有说你不好的。都是因朕审问,所以他们才奏,你不得再归咎其人。且凡规劝你的人,都是你的恩人。顺你行事的,才是坑害于你的。”
胤礽屈膝跪下“皇阿玛所言极是,儿子必听之信之,绝无违拗。”
康熙又让胤礽改掉以往毛病,倾心信任他拣拔出来的诸臣。若能遵谕而行,不但是朕的福气,也是你的福气,天下的福气。
若人怙恶不悛,重蹈覆辙,那就是在自寻死路。
说到这里,康熙便又涕泣,言说若胤礽能敬慎奉行,他就再也不提前事。
群臣
所以,前事一笔勾销,太子还是太子呗
事情都已经明朗到这种程度,群臣可就不敢再不给当今跟未来天子面子了。一个个赶紧为请复立太子事上书陈奏,结果却都被留中不发。
这一次倒不是康熙矫情,还要演什么三请三辞,实在众望所归,盛情难却。
而是他自打老年丧子之后,心情就一直郁郁。接着又遇废太子事,每日里怒火冲天,
夜不成寐。再加上张明德案、魇镇事、选举新太子事
父子离心,儿子们相互残杀,还做了旁人家棋子。
一的打击接踵而来,就是年轻小伙也扛不住,更何况康熙都五十好几了呢
那圣躬违和几字不是夸张,他真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