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忙出言“瓦片是万万不合适的既如此,不如找几个小厮把这东西砸碎,就保留砂锅底来烘烤,和瓦片差不多倒也干净。”
元夕想到砸坏的砂锅掏出来的底,原边应该会剌手,但眼下似乎没有别的法子,只能一会儿做的时候尽力小心,便道“好。”
想了想,元夕又补充了一句“若是这回主子觉得好,就让库房的人专门弄几块平滑的砂锅底备着吧。”
“这可是沉香耶,随便弄弄都会好吧。”流苏又在小声嘀咕了。
经过了生病这一遭,元夕深刻体会到,流苏倒是不会,就是嘴欠,可是她这嘴实在是太惹人厌烦了,要不是出身包衣上三旗,家里有点权力,她早就被套麻袋打死了。
就算元夕知道流苏人不坏,她也是不愿和这样的人做朋友的,她可不想被自己的友人气死。
前院的太监小厮都是干惯活计的,听说是茶水房要,干净利索地就将砂锅收拾好了,送回来时几乎只留一个完整的砂锅底,边缘虽然凹凸不平,却也似乎简单地打磨过了。
“果然是好心思。”
人家都这么费心了,元夕也不能说句谢谢就过去了。忙从身上摸出几个童子交给笑得憨厚的小太监“有劳了,请你们吃茶。”
“姑娘不必客气,替姑娘们做事是应当的。”
他推阻了两下,欢天喜地地收了。
有了这砂锅底,元夕的沉香饮子终于能继续做了。
重复之前的步骤,将砂锅底烧热,然后关火,再放了一小块沉香上去,当沉香散发出热香时,便将一个细口的瓷瓶罩在沉香之上,吸饱香气后,倒满热水,封住瓶口,静待时间发酵。
见元夕的方法如此奇特,大家也不由心生向往。
夏季终究是太热了,元夕围着火盆忙活了半天,一时间也汗流浃背,当她去净手时,惊喜地发现沉香萦绕周身,清洗过手的凉水也沾上了沉香的气味。
好不容易等到白瓷瓶变得温凉,元夕找了几只茶盏,每人倒了一杯。
饮子依旧是无色的,却又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她自己迫不及待的入口,除了沉香气息之外,还有淡淡的凉意,回味更有微微的甘甜。南宋陈元靓所著的事林广记记载“宋仁宗敕翰林定熟水,以紫苏为上,沉香次之,麦门冬又次之。”
作为一个美食博主,这都是元夕曾花心思做过的,有时候为了引起观众兴趣,自然要引经据典。同样一道沉香熟水,博主喜欢和宋仁宗喜欢的含金量肯定是不同的。
因为元夕自己不喜欢紫苏,再加上沉香的制法实在太为风雅,她实在喜欢,再加上饮子本就是宋代夏季常用的,她这会儿拿出来倒也顺应了节气。
令儿感叹“这便是神仙喝的东西吧。”
“琼浆玉露不外如是。”朱砂姑姑也感慨道。
这东西味道自然不错,否则也不值得被宋仁宗提及,更主要是做法实在风雅,融烟入水,确实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该用的东西。
“心思倒是灵巧。”
这是太子爷初尝之后给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