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厂现在就是春夏两季的买卖,到了八月底雪糕厂就结束了这一年的买卖,剩下小半年他们没工资啊。
电视机厂不一样,那是一年四季的营生。
大家心里头都有这么一笔账,关系到自己的钱袋子,谁不着急
雪糕厂的厂长过来安抚众人情绪,显然效果不佳。
“就老荆那嘴巴子,能劝得动才怪,不挨揍就自求多福吧。”
李秘书听到这话笑了起来,“荆厂长还真是被工人打了一顿。”
张主任一副“我就知道”的神色,“那这事怎么处理的”
“招工是无线电厂那边主持的,主持的同志去派出所喊了人,把打人的给记录在册,听说是不管符合不符合资格,无线电厂以及电视机厂都不会录用这人及家人。”
张主任听到这话脸上笑容逐渐消失,好一会儿这才说了句,“这是高南雁的意思”
“听说是。”
李秘书是真没想到,这位高厂长竟然搞了这么一出。
较之于在沧化的人去岗留,现在的“连坐”显然要求更为严格。
“无线电厂那边有什么消息”
“也没有,只是听说最近高厂长在整理厂里的工人名册。”
不知道是何用意,打听了下当初她在沧化也搞过这么一出,但那会儿沧化开辟了新的产线农药生产线,后来又增添了几条自动化生产线,安排了一批工人。
总不能说,现在要把无线电厂的一些工人安排到电视机厂吧
就一个招工而已,怎么就弄得这么云里雾里十分折腾呢
李秘书有点想不明白这位高副部的想法。
“她这是要给无线电厂做手术呀。”
手术
李秘书不太明白,“无线电厂不也挺好的吗”
张主任笑了笑,“好吗”
偌大一个厂子,好几千人,很多工人做的还都是初级加工的活,这位小高同志怎么瞧得上呢
她是要跟美国跟硅谷争,绝对不是搞那些初级产品加工。
这些极为简单的生产线,肯定要一步步挪离开无线电厂。
虽说产学研三位一体,但这种三位一体是指研究生产线的紧密合作,而并非眼皮子底下的抱团。
他要是没猜错的话,电视机厂只是一个开端而已。
至于面向雪糕厂的招工,只是一点补偿,但她的底线在那里。
从事生产制造的不能是文盲,得有一定的学历基础。
没有的话那就去补。
要是他没猜错的话,她下一步要着手的,应该是教育问题。
“去把教育局的老陶喊来。”
李秘书愣了下,怎么又拐到教育上了。
但在跟陶局长通话时,李秘书冷不丁的就想明白了这事跟上了领导的思路。
招工设置门槛是为了把这些没什么文化的工人赶到夜校去,让他们学习掌握技术。
不然流水线上的工人大部分只是日复一日做那些随便换个人就能上手的工作,没有任何的不可替代性。
然而夜校里的学习,有希望将他们培养成技术工人。
如此一来被替代性就小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