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安回道“回王爷话,陛下已命顾希文暂居宫中,将治国论写完。待其写完之后,赐金返家,以备科考。”
谢尧臣闻言点头“甚好。”
谢尧臣再次看向辰安,问道“二哥一家流放会宁府,何时启程可知”
辰安回道“约莫就在这几日了。”
当年在宫中,他被害的那些事,是皇后做下的孽,如今看来,是与贤妃同二哥无关。
谢尧臣想了想,对辰安道“既是被父皇流放,本王也不好沾染求情,明面上放任不管便是。但流放之路多难,女眷更易受辱你传我令,命人暗中护着,叫他们一家平安抵达会宁府即可。”
辰安闻言点头,行礼应下。流放之路最难的是沿途层层盘剥,路途遥远不可怕,可怕的是沿途的人,往往被流放之人,很难活着抵达目的地,像端顺王这般举家流放,女眷只会更难,且端顺王尚有幼女,王爷不忍,实属寻常。
吩咐完这些事后,谢尧臣便不再理会京里的混乱,只管继续带着妻儿游玩。
京里的皇帝,折损两个儿子,如今心绪更是不宁。当年治国论出世的时候,他当真欢喜,欢喜到大半夜睡不着觉,感谢上苍给他这样一位有能耐的好儿子,叫大魏后继有人,他心中早已决定将皇位交给端顺王。
但万没想到,治国论竟是老二霸占他人心血所得老二对他的欺骗,盘算皇位的钻营,委实叫他厌恶至极
可与此事相比,他更忧心大魏的未来。
恭郡王短视,其母残害皇子,断断不能将皇位交给他。端顺王又被废为庶人,犯下此等大错,难再堪用。
老三又是个废物,满脑子吃喝玩乐,虽然这些年巡查官风的差事虽然做的不错,还能经营起遍布大魏的祝东风,但这并不代表他有能耐做个好皇帝。
如今就只剩下刚出宫的九皇子康王,尚可寄予一丝希望,除此之外,拜皇后所赐,他再无儿子可用。
但康王资质并不出众,不知他这几年着重培养一番,能否将他教出来但愿在他死之前,能为大魏培养出个好皇帝。
做下决定,皇帝便开始重点教导康王,尽可能的多给他差事,叫他多历练,便是连恭郡王手里的部分差事,皇帝也转交给康王处理。
但处理的结果,着实是不如老三巡查官风的差事办得利落漂亮,但两者所领差事的难易程度不同,也不好放在一起比较。如今他也就只有九皇子可选了,无法,只好继续重点培养他。
而谢尧臣和宋寻月,自是不理会京里这些变化,这一年间,他们沿运河而上,过长江,经海州、东平府、济南府、益都府到过曲阜,拜过孔子,行至登州,看过大海
又一路沿海北上,夫妻二人迎来了谢泽四岁的生辰,于是一家三口暂居辽阳府,打算在这里过个年,等开春再走。
这一年谢尧臣二十三岁,宋寻月二十一岁。虽然谢泽这四年间,一直在跟着爹娘玩儿,但由于爹娘都很闲,所以一家三口在一起的任何时候,谢尧臣和宋寻月都会教谢泽认识这个世界。
于是四岁的谢泽,不仅玩过各个地方旁的孩子都接触不到的新奇玩具,还听爹娘讲了很多各地县志里的故事,识得的字,比同龄孩子多几倍不止,认得的物,更是比好些成年人都多。
毕竟人一生大多囿于一地,不似谢泽般,跟着爹娘走过的地方多,见过的自然也多,爹娘又有时间和耐心教他,见识很难不开阔。
为了谢泽能多和同龄的小孩子玩,夫妻二人到辽阳府后,便叫当地祝东风的掌柜,告知祝东风家中有小孩的伙计,得空就带孩子来院里玩儿,或者他和宋寻月带谢泽去祝东风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