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谈妥后,剩下的时间纯粹就是用来放松的。
兖州豪强们收回了被曹操“霸占”的田地,鉴于这些田地不仅已经被开垦完毕,还撒下了种子,只要好好维护,等收获时就是满仓的粮食,因此他们大方地原谅了曹操,各个都变得和蔼又平和,也有多余的心情来跟吕昭聊一些不那么严肃的话题了。
在李叔节的热情举荐下,吕昭接见到了之前偶然注意到的那位跟在兄长身后、脸上满是兴奋与好奇的少年。
“曼成是我众多子侄中最为聪慧伶俐的,”李叔节的语气把握得很巧妙,既不会让人觉得他在过于夸耀自家后辈,又能显示出他对少年的重视,“使君若不嫌弃,可让他为您效力。”
曼成,果然是李典。
吕昭没有立即表态,她先光明正大地环顾四周,没看到李典的兄长在哪儿,然后才慢条斯理地收回目光,把视线落在少年身上。
到底是豪族出身,见过市面,李典大方地向吕昭行礼问好,然后乖巧地立在一旁,认真倾听长辈和吕昭交谈。
“看着还小呢,李公倒是放心让他跟我走。”吕昭似笑非笑地说。
李典眨眨眼睛,似乎想说什么,但还是保持了沉默。
“哎,依老朽之见解,当今天下,使君乃是独一档的英豪,”李叔节嘿嘿一笑,以手缓慢地捋过胡须,“能跟随您历练,是他的福气,老朽有什么不放心的”
参加宴会的年轻人不少,但大多是跟随父亲一起来的,也有一小部分是跟随关系亲近的叔父,唯有李典是被同族中名声显赫的长辈引荐。
这意味着李典家在李氏宗族中属于没有多少话语权的偏门旁支,或者他幼年丧父,家中没有主事人,只能仰仗其他长辈提携。
将这样一位少年推荐给吕昭的行为,本身就透露出了许多有趣的信息。
李乾跟随曹操出征,李氏本该毫不犹豫地站队曹操,但他们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存在些许分歧,有人认为曹操是值得专心效忠的明主,有人认为跟着曹操干没有前途,不能将所有的筹码都压在他身上。这时张邈、陈宫和吴资决定背叛,引来了吕昭,并州军大军压境,形势摆在这儿,李氏不得不表态,经过一番争斗和利益交换,他们最终达成一致,决定选个身份不那么重要、但能力颇为出众的年轻人送给吕昭。
如果曹操胜出,有李乾在,李家荣耀依旧;
如果吕昭赢了,且在这个过程中李典能挣得些许功绩,李家至少能保下根基,不至于完全覆灭。
但李家更多地还是偏向了曹操,毕竟他们对曹操的投资重点是远近闻名、声望斐然的大豪强李乾,而对吕昭的投资重点,仅仅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
哪怕是吕布在这儿,都能看出来李家打的是什么算盘。李叔节也知道单送一个李典不太像话,甚至可以说有些得罪人了,于是为了彰显诚意,他还专门给李典配了一支两千人的私人部曲,又送了不少劳军的物资。
“既然如此,人我就带走了。”吕昭完全没客气。
在李家眼里,没爹的小年轻李典不怎么值钱,哪怕丢了也不心疼,但在吕昭眼里,私人部曲和劳军物资不算什么,这位默默无闻的少年,才是置于匣中的宝藏。
正史中李典打拼出来的功绩划定了他成就的底线,只要悉心培养,再多注意一下他的身体健康,避免英年早逝的悲剧,假以时日,这位年轻人一定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