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谁家也没富裕,所以不好总是吃人嘴短,所以袁家炸酱或者做别的好吃的的时候,邻居们总拿自家的菜或者一点肉跟袁家换,袁斌都习惯了。
他轻车熟路的说,“这样吧,你要是真喜欢,就买点肉馅,在去山上摘点那种菌子,酱村口的小卖部就有,你买一大罐,让我爸给你多做点,反正你家有冰箱,放着不怕坏。”
宋淮青看着尾巴越摇越欢快的乔薇薇,问,“叔叔有空吗,要是太麻烦就算了。”
“没事儿,我之前不是跟你说了吗,我爸天天在家呢,不用那么客气。”袁斌摆手。
刘强嘿嘿的笑着说,“昨天晚上袁叔上西头那边钓鱼,我还听见他跟我大舅说呢,袁叔打算去镇上卖盒饭了。”
“我爸真这么说的”袁斌瞪圆了眼睛,“他之前在家里也念叨过几次,但是我妈觉得不靠谱。”
这年头谁不在家吃饭呀,镇上那人来人往的,逢大集确实人多,但人家都是卖小吃卖糕点的,谁会在街上买盒饭吃啊。
这一来一回的,路途也是个问题,要是真去镇里,还需要个三轮车。而且这都是家常菜,谁家还没个家常菜了。
袁斌说得噼里啪啦,显然是没少听自己那对儿父母吵架。
宋淮青仔细的听着,想了想道“我也觉得镇上的人流量多,不是问题,但集上不合适。”
赶集的人更喜欢给家里小孩买个糖,给老人买个糕点,很少有掏钱买个盒饭的。
袁斌跟宋淮青聊了一路,觉得他是市里来的,有想法有见地,本来就对他佩服,这会儿听他这么说,点头点得就像小鸡啄米“是吧,你也这么说。”
“不过,”宋淮青话锋一转,“你知道镇东边那块开发区吗”
“啊”袁斌挠挠头,“不知道,什么开发区”
让他认认镇里的网吧还行,镇上什么时候有开发区了。
宋淮青也是跟宋先宏一起去镇上的时候听说的,因为那个时候他们路过那一片地方,宋先宏跟他说这里要建新厂房,有两个新厂子已经运转起来了,因为刚落成,没有食堂,集上卖豆腐脑的那对小夫妻除了赶集的日子,最近都去那附近买早点,生意特别好。
在外面做生意的这样的消息都敏锐,听说那边生意好,越来越多的小吃摊都开始往那附近搬了。
他们在那里吃早饭的时候,那群人大聊特聊,说了不少那边的消息,听说人手不够,工地还在招工人呢。
这要是一般人,可能就把这些闲聊听个乐呵,听完就忘了,但是宋淮青却总是能记住一些关键的地方。
赶集的人对盒饭不感兴趣,但是工人就不一样了,有的工地不管饭,人家是需要在外面吃饭的。
他不太了解出门摆摊需要什么手续之类的,但是要是袁爸爸的做菜的手艺跟炸肉酱一样好,自己去研究一下这个行当,那他这个生意肯定能做成。
宋淮青说得有条有理的,连就知道幸灾乐祸的袁斌都严肃了起来。
其实说不在意是假的,他也希望他爸找个营生。
袁斌慢慢变得认真,最后一拍大腿,“今天回去我就跟我爸说,让他去那边瞧瞧。”
宋淮青点头,又问袁斌和刘强菌子的事情。
刘强说“这玩意儿咱们山上多得是,根本不用买,你下午要是没事,我们带你上山摘点就行了。”
虽然山里前阵子因为暴雨挺危险的,但是已经过去这么久了,最近太阳这么毒,早就没什么事儿了,他邻居家小孩昨天还上去捉蚂蚱了呢。
于是三个大男孩带着一只小猫咪上山了。
小奶猫娇气的要抱抱,上山也不亲自走路,一直趴在宋淮青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