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没有一日停歇,每日都要写上许多字,还要炮制草药,配比药方。
“那是什么”姜烟捶了捶坐麻了的两条腿,走上前看着那些书册。
说是书册,其实就是一卷又一卷的竹简。
并不是姜烟所想的书册,甚至有些竹简还没有编织在一起。
“它们是救命稻草”张仲景笑得憨直,就像那年背出书来,得到父亲准许,坐在家的门槛上看八十一难的时候一样。
“往后,伤害再也不能害我朝子民。”张仲景怀抱着那些竹简,高兴得浑身都在颤抖。
他写出来了。
真的找到了克制伤寒的药方,他不用再看着一个个人在他面前死去。
不用再看着一座座新坟堆起。
兵士上战场有甲有刀。
而今,面对伤寒,百姓也有甲有刀了。
“我大汉子民,再也不用引颈待戮”
“幸哉幸哉”
山中冬日阴寒,姜烟追着张仲景的身影出去。
他赤足在山中奔跑,长袍烈烈,头发和胡须在风中吹得乱糟糟。
姜烟追在后面,却怎么也追不上张仲景。
一卷卷竹简在她眼前消失,像是化作烟尘,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不行”姜烟惊异,伸手就要去抓面前飞舞着的那些竹简竹片“不可以不可以消失”
可不管姜烟这么去抓,最终都是徒劳。
公元219年,张仲景去世。
这些竹简竹片,开始在这片土地上流传开。
但也是因为古代的传播艰难,许多竹简在流传的时候丢失。最终只余伤寒杂病论的断简残章流传于世,最终由东晋名医王叔和以太医令的身份,最终将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找齐,最后编次成书。
伤寒论张仲景著论二十二篇,记述397条医治方法,记载药方113首。
自此,东方大陆的百姓不用再畏惧伤寒犹如猛虎。
伤寒也不再是不治之症。
在张仲景去世的八百年后,宋仁宗时期。在翰林院任职的翰林王洙在书库里发现了几卷被虫蛀的竹简。
竹简上书金匮玉函要略方论。
名医林亿奉命与同僚一起重新校订伤寒论时发现,这几卷虫蛀竹简,与伤寒论极为相似,几番研究后确定,这便是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所编撰的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
太医院重新整理、校订,最终更名为金匮要略。全书共计二十五篇,记载药方262首。
金匮要略成刊,放出在民间,供民间大夫学习。
八百年。
张仲景困在那年长沙郡伤寒中的心魔,在往后的各位名医搜寻、整理、校订、刊行于民间后,彻底消散
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不仅发展并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还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
医圣张仲景,名副其实
姜烟看着那些消散的竹简,张仲景奔跑在山中的身影愈发遥远。
她知道,如今是要与张仲景拜别了。
“多谢先生一生奉献,为中医奠基”
拜别后,姜烟眼前一黑。
再睁开眼睛,就见一块白色手帕递到面前。
“擦擦吧。”华佗背着巨大的药箱,在姜烟接下手帕后,摇起手里的铃铛,走在小巷里。
“不是说,你与诸葛孔明相处过后,已然可以看破这些了吗怎的还这般容易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