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岛接二连三地出现海滋,游客们的反应已经没有第一次看到海滋的那批游客那么惊诧了,但这奇妙的一幕还是让他们驻足观看了许久。
第一次出现的海滋画面是深海里的抹香鲸群,第二次出现的画面是南极的企鹅,这次亮相的却是让梁颖等人觉得非常眼熟的绿海龟。
两只雌海龟在海底啃着海藻,海藻里有两条小丑鱼游了出来,但绿海龟们完全不为所动,只安静地吃着自己的东西。
另一只雄海龟在不远处追逐着小鱼,没一会儿就靠近了雌海龟们。已经产卵、个头又比较大的雌海龟似乎不愿意雄海龟的靠近,它放弃了进食开始往反方向游动,没一会儿就浮出了海面,龟壳微微高于海面,露出了两个鼻孔来呼吸。
梁颖等人忽然朝保护区所在的那片海域看去,没有近视的人很快就看到了那浮在海面的龟壳。
在岛上驻守的执法支队队员也看到了海滋,他还没有意识到这些画面是什么情况,只沉浸在录像中。
舍长惊喜地道“它产了卵后没有离开”
越来越多人发现了海面的绿海龟,给海滋录完像又开始给绿海龟拍照录像。
执法支队的队员终于察觉到了异样,他拿出望远镜,也在海面上找到了绿海龟的身影。不过绿海龟只是出来透透气,它很快又沉入了海里,而海滋消失,众人也失去了它的踪迹。
和兴奋的游客不同,执法支队的队员很快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给潘队打了电话,说“队长,那只绿海龟,不,或许所有的绿海龟都没有离开这片海域,我担心渔民知道后会来这边偷捕。”
潘队立马将这件事上报。
上级也没办法,总不能将绿海龟给赶跑,这不是侵入它们的活动区域了吗
所以他只能让巡护人员多来这些区域巡视,注意提防偷偷出海捕捞的渔船。
李瑶林倒是不担心这些海龟,只要它们仍待在她设的禁渔区里,那无论多么密集的捕捞都是抓不到它们的。
文旅部门的领导听到了这则消息,沉吟片刻,跟渔业部门的领导通气,说“如果只是一两起,这或许是巧合,但绿海龟频繁出现,而且放生了还给游回来,可见它们相当认可行舟岛附近的海域环境。
“这是一件好事。我们向来提倡绿色旅游,如果能让它发扬下去,继续下去,那将会是我市旅游业的一个很好的招牌它给我们的绿色旅游主题了很好的经验和案例,我建议设立一个野生动物保护站,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海里游的,都要保护起来”
于是周一的时候,李瑶林接到了文旅部门的电话,邀请她去开会,商讨关于设立保护区或保护站的相关事宜。
虽然是计划之外的事情,但如果行舟岛能得到政府的旅游项目扶持,那肯定是好事一件,她也应了下来。
结束了两天一夜的海岛之旅,回到家的舍长沈思丽将她拍的照片都导出到电脑里边整理了起来。她从中挑选出了十几张发给了她爸“爸,你猜这是哪儿”
她爸工作繁忙,不一定能及时看到这些照片,她没打算守着等回复,结果她刚准备做自己的事情去,就听见了手机有提示音。
她爸回她“行舟岛。”
“爸,你怎么知道的”
“看到你的朋友圈了。”她爸问她,“为什么要特意跟我提起这里”
“你这么多年没回来,不知道老家都有什么变化了吧”沈思丽想了想,将她在行舟岛上的所见所闻精简了语言后告诉了她爸。
她爸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你是想让我在我们杂志的最新一刊上出一篇关于行舟岛的文章”
“对啊,你们杂志不是旅行类的杂志嘛,我觉得行舟岛很符合你们杂志的主题嘛”舍长道。
她爸问“我们的杂志除了风景,更重要的是人文故事,行舟岛有什么值得写的人文故事吗”
说到这个,沈思丽的话可就多了“怎么就没有了”
她爸难得有耐心听她把话说完,但也没有这么轻易地被说服“如果有好的景色和故事,我们杂志是肯定不会错过的,你就别操心了。”
“爸是决定去行舟岛一趟了”
她爸没有给准数,但沈思丽觉得他八成是默认了。
她爸是国内知名旅行杂志出发我们的旅行的副主编,可惜现在新媒体兴起,纸媒逐渐没落,很多人都通过网络来了解信息了,杂志的销量也是一日比一日低,她爸负责的杂志虽然没有休刊,也与时俱进地弄了电子版,但原本的周刊变成了月刊,投稿的人也越来越少,稿子的质量更是逐渐下降。
为此,她爸不得不时常亲自撰稿,为了取材还得到处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