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能治好的病才是稀少的。医者的心若是不大一点,很可能病人没治好,还把自己搞抑郁了。
两三个月的学习时间确实太短了,连书都还没吃透,更别说亲自给人看病。
要练手的话,可以义诊,既能帮人治病,又方便了学生。
这主意不错,阿蓁可以试试,义诊就是
这是个好主意,姜蓁没有一丝犹豫,直接和医丑商量起了义诊的事。
医丑的表情惊喜,说道“这是个好办法。就是有些浪费药材。只能多用砭术。”
六百个学生光是吃穿消耗就不是个小数目,更别说纸笔和药材,还免费义诊,要是不控制量的话,再多的药材都不够用。
姜蓁说道“六百个人,一个县能安排两到三个人不等,总有人为主,有人为副,而且还要挑选留在都邑的医官,义诊就是个考察的好机会。”
姜国也没有医馆,只有隔离疫者的疠所。在姜国,医者不坐堂看诊,他们和巫者一样,都是在家里等病人去请,请有名的巫者和医者出手,代价都很高,普通庶民承担不起。
培养班那边义诊的告示一发出去,第二天城外义诊的那块空地外头,就排起了长队,城卫兵还会帮忙维持秩序。
六百名学生分成三十组,每二十人负责一个长队,手忙脚乱的问诊。
姜蓁去视察的时候,就看到学生一号询问了患者一号的症状之后,就就把人拉到一边,开始翻书,找药方。
然后学生二号给患者二号看病,学生三号给患者三号看病
患者也不着急,看学生翻书看得津津有味,还好奇的问道“我这病怎么样,书上有写吗”
“没写,你应该没救了”学生的表情苦涩。
书上没写的病就是没救了。
咱们养的不会都是庸医吧
姜蓁猛然间听到这个,忍不住驻足多观察了两秒。
我刚刚听了这个患者的情况,初步判断是癌症,确实没救了。
因为有六百名学生,义诊的效率还挺高,只是看起来有点混乱。
“我治不了,抬回去吧。”
“我给你扎一针,呀出血了”
“老师,你能帮我看看这个病人吗”
这画面看得我想掐人中,给我看病的医生要是现场翻书给我治病,我立马转身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