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是那样的人”刘彻摇摇头。
太后不信心狠的儿子,“随你怎么想,但襄儿不行。”
“匈奴此次元气大伤,指不定得几年才能缓过来。”刘彻笑着说“何况朕只是说说而已。行军打仗又不是过家家。”
太后心想,不是过家家你叫李广领兵,而不是叫卫青拖着他们。
“再说了,一支骑兵至少得五千人,长安哪有那么多世家子弟。”
长安是没有,天下世家子弟加一块必须有。
太后越发觉着她皇帝儿子不是随口一说,“据儿是不是又长大了”
刘彻脸上露出真实的笑容,“据儿都会叫父皇母后了。母后,朕决定过些日子带他去茂陵叫长君看看。”
王太后支持,“卫长君心正有耐心,据说公孙家那个泼皮小子被他教的很懂事”
刘彻点了点头,在东宫坐不住,前往椒房殿看儿子。
前往茂陵也不只是叫刘据认认人,刘彻有事问卫长君。大军抵达长安之前,朝中百官已经知道卫青大获全胜,控制了河套地区。这一代水草肥美,地形险要,刘彻不想大军回来,匈奴又占领此地,就想在此修城。
刘彻把他的意思暗示给主父偃,主父偃上书。左内史公孙弘强烈反对。此人乃刘彻亲自选的心腹之臣之一。御史大夫的病时好时坏,刘彻有意叫公孙弘接任御史大夫。
刘彻如此信任他,他的意见令刘彻有一丝动摇。
仗着刘据还小听不懂,刘彻就抱着他上船同卫长君聊此事,顺便钓鱼给儿子煮鱼汤面。
卫长君“我的意见是寸土不让。”
刘彻笑了“朕就知道你和朕一样。”
“你别高兴太早。公孙弘反对也是有理由的,劳民伤财。但他跟那些主张同匈奴和亲的一样,只能看到眼前,看不到几十年后。陛下若令百姓迁往那边,民间也会怨声载道。我有个主意,只怕陛下又忍不住多想。”
刘彻示意他说说看。
卫长君轻咳一声“仲卿头一次出征不是俘虏近万人吗陛下不如把那些人给我,再给我一些穷苦百姓,我带他们过去开荒种地,顺便修建城墙。”
刘彻猛然转向他,怀疑自己听错了。
“你敢同意,过了除夕我就收拾金银细软过去。但我有个条件,给我两千亩地。”
那边没了匈奴,汉人也不去,两千亩地给他也没什么。但卫长君突然要地,这点值得深思。刘彻想起他以前同韩嫣分析的,卫长君种粮续命。
韩嫣之前说过卫长君一旦离开土地,只能活两三年。刘彻又想到他给卫长君写的字据。最初卫长君要二十年。是不是说卫长君活不到半百有了这两千亩地能活到七老八十
如果是这样,刘彻不介意。
卫长君得知卫青大获全胜时只有高兴没有羡慕嫉妒,所以他不可能圈地为王。想到这,刘彻确定跟寿命有关,“去朔方还是五原这两地离长安都不近。你不会一走不回了吧”
城中豪强嫌茂陵清苦,卫长君也过不惯塞上生活,“我年之内一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