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男色不成”卫长君白了他一眼,“我不能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刘彻无法想象。
“陛下,我该走了。”
刘彻“家里有人等”
“霍光。”卫长君想了想,还是把窦婴搬去茂陵住些时日的事告诉他,“魏其侯人老心也老了,早没了那些争强好胜的心思,由他教霍光一段时日再好不过。”停顿一下,“陛下亲自教也行。”
刘彻要处理政务,要看望小儿子,还要培养长子,哪有空教霍光。霍光生于平阳,长于小吏之家,没个人叫教导他不行。
刘彻目送卫长君离开,令黄门宣丞相,拟旨召回在外担任太守的石庆。
自打太后薨逝,东宫许多殿门都上了锁。傍晚,刘彻前往椒房殿,令皇后修整东宫,来年开春刘据搬过去。
虽说卫子夫认为刘据离太子之位只差一道圣旨,可圣旨下来前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如今不是封刘据为王,而是把他留在宫里,为他请老师,还得给他收拾一处教室出来,卫子夫明白这道圣旨不远了。
翌日,卫子夫把此事吩咐下去。
一个多月后,长安迎来第一场雪,刘据的居所以及教室收拾妥当。不过刘据依然住在椒房殿偏殿。
刘据年幼是其一,其二刘彻和卫子夫担心宫人不尽心,或管不住他,导致他着凉生病,小病酿成大病。
刘彻不想隔差五听到谁谁又惦记他女婿,挑个好日子颁布两道圣旨,第一道给卫寄奴和长公主赐婚,第二道给赵破奴和二公主赐婚。
圣旨上提到两位公主年幼,陛下不舍,婚期明年再议。上至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无人感到奇怪,盖因众人潜意识认为皇帝陛下在任何事上都不可能循规蹈矩。好比他的臣子,但凡有点名气的没一个“安分”的。
霍光随卫长君回城买生活用品,到东市听到这些流言蜚语,他很是好奇,回家的路上忍不住问“什么叫百官不安分”
“朝中官吏你知道几个”
霍光下意识回想。
“没有外人,直接说名。”
霍光“张汤、主父偃、东方朔、韩嫣、公孙弘,司马相如,大将军、兄长、张骞,还有被贬为庶人,以及病逝或致仕的。”停顿一下,不确定地问“不少了吧”
“他们哪位称得上循规蹈矩”
霍光想说公孙弘,可是凭公孙弘四十而学,六十岁才到陛下身边就不可能是个老实的。他又想说张汤,张汤打小就敢审老鼠,哪个正常人能干出这事。
韩嫣其人天下皆知,跟循规蹈矩无缘。
东方朔不提他频频嗜酒闯祸,就说他得了钱就休妻再娶,也不是个安分的。再说张骞,陛下小小年纪敢派人前往西域,对西域一无所知的张骞就敢去,说他实在,张骞本人也会嗤之以鼻。
司马相如就算了,他同卓文君私奔谁人不知。
“好像没有。”
卫长君“你可以大胆点把好像去掉。”
“不不不”霍光突然想到一人,“大将军。”
卫长君送他一记白眼“还记得大将军头一次出击匈奴到哪儿吗”
霍光噎住了。
“说什么呢”卫媼听到霍光的声音,迟迟不见人进来,打开大门,“外面不冷”
卫长君把东西递给他“我去接敬声去茂陵住几日。”
“每月都给他请几天假,太学博士不会说什么吗”卫媼敬重博士,心底不安。
卫长君“不敢。再说了,敬声那个性子,不叫他出去透透气,他也没心思上课。您之前不是说去病有些不舒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