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出色的模特,她们的本能要比画家的指挥高明的多。
薇薇安做模特的时候就在自己家里大概是她上辈子看过太多太多好电影了,在自己做模特的时候,竟然下意识模仿了一些电影里的经典一幕。
这倒也没什么,薇薇安上辈子那会儿,大家拍照的时候,模仿个影片经典动作有什么奇怪的
但在薇薇安看来,罗科和贝克曼干的太好了,准确抓住了一些东西,最终作品完成后,薇薇安去看,也觉得很惊讶她反而觉得画比她本人迷人,因为这些画里的她是有故事的。一眼望过去,就有一个深邃的、让人魂牵梦萦的故事。
比如说那幅贝克曼的舞会之夜万岁,是夜色之中,薇薇安乘坐在敞篷马车上,仿佛一个刚刚离开舞会的女郎,还穿着华丽的舞会衣衫呢她很疲惫,也很高兴,情绪因为一晚的舞蹈和酒精高涨了起来,醺醺然的。
那时的薇薇安假想自己是一直快要飘起来的气球。幸亏下面有人拽着起球的系绳,她这才没有飞上天去。
“舞会之夜万岁”当时画的时候,薇薇安就在马车上这样高呼她显然是入戏了。
“我爱舞会”薇薇安后来还在敞篷马车上站了起来,尽情地快乐大笑。她展开了自己原本挽在手臂间的橙红色薄纱橙红色是在夜晚十分显眼的颜色,在有着路灯的地段,那就象是一团火,又像是飘飞起来的大翅膀
薇薇安拽着这团火,这对翅膀,穿梭在夜色里,就像是最放肆、最浪漫的故事里的女主角。
这让当时的贝克曼想起了上世纪的流行小说,当时描写爱情的小说就很喜欢突如其来一见钟情的描写。
男女主人公不会是清纯的少年少女,嗯,这也合理,少年少女在当时可不能决定自己的爱情,连和异性相处的机会都少得可怜其实现在也是这样。
当时的人们沉浸于爱欲,将爱情视之为人生快乐的全部,于是诞生了那样的文学男女主人公,一个是贵妇人,一个是英俊的男青年,他们一个在街边等待着自己喜欢的女演员从剧院出来,一个则乘马车来看戏。
就是因为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再也没能放下,一个眼神的对视就确定对方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人。
再之后的故事,就可以说是少儿不宜了。女主角会向男主角伸出手,将他拉上自己的车。然后两人迫不及待地返回了其中一方的住处,一般是女方的,因为相比起未婚男青年的小套房,贵妇人拥有更隐蔽的幽会场所。
这场漫长的幽会可以持续三天、四天、一个礼拜,甚至半个月在这段时间里,男女主人公就在女主角的大宅子里耳鬓厮磨、不知天地为何物
这里并不是说,薇薇安身上有上世纪那种在香气中渐渐腐坏,连腐烂也带着甜腻味儿的气质。只是薇薇安那种几乎要将自己燃烧的快乐,那种要拽着一个人溺毙的致命吸引力,实在是太像了驻足在她身前的人,每一个都会化身一个世纪以前,对她一见钟情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