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切一般的队形,整齐划一绷在一条直线上的姿势,气势恢宏的口号,威武雄壮的王者之师,光是想想这些令人激动的场面,就能让赵佶这个纯粹的艺术分子莫名兴奋。
要不要学着书里那样,也办一场别开生面的阅兵礼呢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赵佶很快又压下。
跟运动会这种玩乐性质的不同,阅兵到底是严肃的事,他目前也没太多兴趣放在这上面。
从赵佶那离开的时候,赵楷说要好好跟他商量下运动会的具体章程,又把他叫到了位于宫外的宅子。
比起运动会,赵楷对行秋本人更感兴趣。
十七岁的少年,虽然遗传了父辈的艺术基因,但也是对小说中的江湖充满幻想和好奇的年纪。
行秋有心和他打好关系,便挑了些往日行侠仗义的趣事说给他听,听得赵楷不住感叹。
“沉水剑这么说来,国师还是个剑术高手”他两眼放光地问道,“比得上沉秋大侠吗”
唔碰到自己的读者粉丝了。
行秋一点不谦虚地微笑“王爷,我在塑造沉秋这个角色时,参考的原型就是不才区区在下,他会的,我都会。他不会的,我也会。”
“是吗”赵楷迟疑地问。
见他似乎不信,行秋也不多话,以指并剑,一道蓝盈盈的水剑向身旁的树上砍去,一根手腕那么粗的树枝掉在两人脚边。
赵楷瞪大了眼,他捡起树枝,对着断面看了看,又盯着行秋掩在袖子里的手不错眼。
“刚刚那是什么”要不是顾及礼仪,他甚至有种把对方的手捉在手里看个够的冲动,“你的指尖刚刚飞出去的那个。”
赵楷比划着行秋刚才的姿势。
行秋“是我自己悟出来的一种功法,王爷可以把它看做是内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样啊”赵楷似懂非懂地点头。
“对了国师,你再好好跟我说说运动会的事。”赵楷将话题导回正轨,“你先前说的那些项目,好些我都没有听过,比如这个长短跑”
“王爷叫我行秋就好。”行秋笑眯眯道,“或者枕玉也可以。”
赵楷从善如流地笑着改口“行秋。”
行秋便将比赛的所有项目和赵楷讲了一遍,包括各地选拔标准,报名对象,赛事流程,以及场地的布置等等。
赵楷听完,心里有数了。
这事有多重好处,不需要花费太多人力物力,只要百姓们看的高兴,便能承他一份情,毕竟这事他是最大的负责人之一。
其次,办得好了,父亲也会高兴,对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想到这里,赵楷十分大方地说道“这事你写个具体章程,从报名人数到需要花费的金额,写好了拿给我,我立刻让各地着手去办。”
章程自然早就写好了,只是需要过两天才能拿出来。
从赵楷的宅子里出来,行秋一个人走在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