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爱卿为何要如此”仁安帝惊讶地问道。这怎么看着,是贾代善主动要去与林雪峰结识林雪峰便是再立功受赏,可无论是地位根基、权势,还是从仁安帝的亲信程度上来看,与身为国公的贾代善还是相去甚远的。若是贾代善真想与文臣亲近,那他也也该去笼络大学士、礼部尚书、国子监祭酒这些人的。
仁安帝转念一想,恍然地笑了起来“爱卿莫非是看中了那探花郎林海么朕记得,爱卿膝下有一幼女的,她出生时,朕还给过赏赐。”
“皇上说的是”贾代善恭敬地回答道“臣的女儿正当韶龄,聪明灵慧,自小就请了人教授诗书,比起臣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来,要出挑几倍。臣与老妻最是疼爱,因此一心想给他她寻门好亲事。臣听说探花郎家教严明,且专心科业,尚未婚配,因此动心。皇上,臣的女儿妇容妇德都是极好的,与年纪也与探花郎相当,可谓天作之合。但老臣苦于与林家素无交集,因此想着借宣旨之际,与林家结识,也不好显得自家是上赶着的”
“爱卿这样的身份,也能不惜迂回周全,可见真正是心疼女儿的了”仁安帝不禁感叹道。贾代善的谦和让他心中觉着很舒畅,他是信任贾代善的,但贾代善手握兵权,若是为人骄横跋扈,他也不能放心。太子的兵变和失败,让他更加认识到了兵权的重要性。
“这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了”贾代善接话道“皇上,老臣这么做,也是敬佩林家的家教风骨,贾家与林家虽是出身不同,文武有别,但对皇上的忠诚,那都是殊路同归。昏礼者,是合两姓之好,最要紧的,乃是两家人志同道合,日后才不会起争执。小儿女们都是不错的孩子,相处久了,自然就能琴瑟相合。”
这话仁安帝听着顺耳,他微微点头赞同。是啊,比如太子兵变时,两亲家,各自效忠的对象都不同,岂不麻烦
“老臣也是有私心的。”贾代善暗暗看了看仁安帝的神色,有些羞于启齿地吐露道“皇上面前,老臣就不隐瞒家丑了。老臣家中两个儿子,大儿子是个扶不上墙的纨绔,日后蒙受朝廷的恩德,袭了爵位,能做个富贵闲人。二儿子为人方正,最喜读书,只是咱们武人家中,大约是没这份天资,到如今也没能考出什么功名来。老臣只好希望着下一代的孙辈读书出息了。如今天下太平,贾家武勋之路到老臣这里就该转行了,日后子孙准备走文臣科举之路。若能有探花郎这样的好女婿,那是贾家之幸啊。老臣哪里还能自恃身份,摆什么国公架子”
这番诉苦让仁安帝心下恻然,有些感同身受。他不禁想起了死去的太子,和其他还活着的,面和心不和,并无多少友爱之心的皇子,也暗自叹息了一声。再听着贾代善后面的话语,心中一动。这就等于委婉地向他表示,贾家愿意不沾手兵权,家族从此改走文臣之路了。宁荣二公,是跟随着皇帝的开国功臣,实力雄厚,在军中素有威望。到了贾代善这一辈,他们兄弟也是有能为的,多年来在军中领兵,手下部属众多,这结下的香火情也不能轻忽。纵然他对自己是忠心耿耿,但到了他的后辈子孙,能不能对自己的子孙也不改初衷仁安帝自然要为后代谋划,他不是没想过削武勋的势力。但贸然为之,也是不妥当的。仁安帝素来以仁君自许,不想在史书上留下苛刻无情的名声,也没那个杀伐决断的魄力,贾代善如今肯主动消减自家的兵权,这真是深明大义既然如此,也当成全了他小小的心愿,以做回报,自己可是个体贴仁慈的君主呢。
“那好,”仁安帝立刻命福宁伺候笔墨,写下了一道旨意,交给贾代善“那这道诏书就由爱卿去宣读了,正好可以见一见探花郎。”
仁安帝本想道“既然卿家之爱女与探花郎颇为般配,那朕就索性给他们赐个婚,成就两姓之好,也是一段佳话”但这句话到了嘴边,最后却咽进了肚子里去了。林雪峰如果还是姑苏的一个空头子爵,那仁安帝下道赐婚旨意,那是毫不犹豫的。怎的,朕的心腹,国公之女,还配不上你儿子么人家名门闺秀,十里红妆地嫁到林家,林海从此就有了一个显赫的岳家可以依靠,这多占便宜的事朕可是在给你施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