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连便将杨登如何解救这些少年、以及如何认做义子义女、以及托付给了本地钱知县等的来龙去脉等一一告知。
又道“那叫榆木的少年,之前在那个村子里被折磨过,本就有伤的,二老爷还曾叮嘱让他不可乱动,他想必是感激二老爷,所以竟非得来守灵,这件事原本是我疏忽了。”
杨仪拧眉,顷刻才道“那女孩子呢”
小连见斧头还在跟前,略略踌躇。
杨仪对斧头使了个眼色,斧头走到门口,小连才低声把榆花儿的情形说了。
又道“二老爷先前给她开了药,本来已经清楚妥当了,正服药调养,谁知很那女孩儿哭的死去活来,那几天也一直跟着守灵,竟害了病。先前我拜托钱知县叫了个大夫来给她看,只是不算高明竟一直不见大好。”
杨登出事后,跟着的人自然都像是丢了魂一样。小连哪里有心思管那些孩子们等到发现榆花儿病倒,才知道她原来竟一直没好生卧床。
杨仪听完后起身,头仍是发晕,小连忙道“姑娘”担忧地望着她“你别急,横竖如今又来了两位太医,叫他们看也是一样的,你还是留意身子吧。”
“我想去看看。”
去见榆木榆花儿的路上,杨仪虽头重脚轻,心却逐渐清明镇定起来。
原来父亲临去之前,做了这许多事,怪不得这些孩子一直都感念不肯离开。
先前她跟薛放守灵的时候,薛放也赶过几次,让他们回去歇息,谁知不多时,仍是来了,或站或跪,或去烧纸,或去制金银荷包等等,自发自觉地忙碌着。
她本来完全不知道哪个是榆木,哪个是榆花儿。
但是他们,却牢牢记着杨登的好,为此不惜身体也要送他最后一程。
杨仪走了会儿,心头的酸楚,逼得她止步。
手抵着廊柱,她镇定了会儿,才把又涌出的泪逼了回去。
杨仪先去给榆木料理腿上的伤,不料榆花儿因听说了哥哥昏倒,也跑来了。
见到杨仪忽然来到,女孩儿赶忙跪倒。小连去扶住,让她坐回榻上。
杨仪之前听小连说的时候,知道榆花儿年纪小,谁知当面见了,竟仿佛十一二岁的样子,杨仪心中的骇然之意从眼眸中流露出来。
她端详着榆花儿,摸摸她的小脸。
榆花儿的泪落在杨仪的手上,女孩儿流着泪道“我真的见到永安侯了,大人跟小连姐姐都没有骗我。”苍白的小脸上露出带泪的笑容。
杨仪定神,先查看榆木的伤。
本来杨登已经给少年处置过,静静休养,不出十天半月便能大大好转。
但这少年因悲戚于杨登的逝世,竟非得咬牙守灵,弄得伤口又恶化了,这幸而是在冬日,不然,毒血溃脓,这两条腿再也不用想要了。
杨仪急忙给他清理伤口,用药,缝合。
这一切明明是极疼的,但榆木却一声不吭,纵然额头的汗湿了一层。
连杨仪也不由地佩服。
最后,是小连帮着将他的膝盖包扎起来。
杨仪坐着调息,吩咐道“这几天务必不要动听见了”本还要多说几句,但已经气力不济。
榆木虽不敢违抗她的话,但他低声道“我想守着杨大人。”
“你的腿,是父亲救回来的,你若不珍惜,他就算身在九泉,也不能安心。”
榆木咬牙垂泪“我、我听永安侯的就是了。”
杨仪看向榆花儿,女孩儿机灵,刚要动。杨仪探臂摁住她“别动。”
给她诊了脉“最近可觉着哪里不妥么”
小连在旁道“她说了两次肚子疼。”
“现在还疼吗”
榆花儿终于点头“疼。”
杨仪又听了会儿,蹙眉问道“在吃什么药”
小连在旁看的心头一紧,道“姑娘,我因见那大夫的药似乎没什么效用,所以自己给她换了人参生化汤,八珍丸。”
人参生化汤益气养血,八珍丸也有调补气血的功效。杨仪点头,这便是首肯的意思。
小连心弦才松了松,杨仪问“之前是用的什么药”
小连道“他用的是桃红四物汤,说是祛淤养气的。”
杨仪愕然“那人知不知道榆花儿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