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瑶点头,轻声道“好像认识,不知道是不是一个人。”如果真是小如姐的对象,这事就滑稽了,借住在她家的女知青,抢走了小如姐的对象,小如姐要是知道,怕是还以为中间门有她什么手脚呢
李学兵笑道“那下回曹诚到这边来,我喊你一起过来认识一下,我和曹诚是一起被分派到咱们公社的,他本来还想来咱们村,我是有同学在这,不然就跟他换了。”
正聊着,刚才穿黄灯绒布褂子的女知青,忽然颤着音道“小心,有蛇”
众人立即都噤了声,左学武从姜瑶背篓里把镰刀抽了出来,猛地一下子朝草地里冒出的一小截蛇身扎了上去,结束了蛇命。
爱立吓得脚都麻了,几个男知青还嚷着,“这青蛇大,适合做一锅蛇羹。”
左学武见姜瑶几个都吓得面无人色,就直接把青蛇挑到了男知青的竹篮里,“我姐她们怕,是不敢吃的,你们拿回去炖汤吧”
男知青还嚷着,“小兄弟,她们女同志怕,不吃就算了,你一会得来吃一碗,哥那还有刀烧白,记得过来啊”
左学武忙道“先收拾起来吧,别把我姐吓晕了,她胆子小,没怎么上过山。”
知青们倒没有嘲笑沈爱立,很配合地把大青蛇塞在了一个竹篮底下,上面还堆了一点草,李学兵还颇带两分幽默地道“好了,这下你们想观赏都观赏不了了。”
爱立忍不住轻轻吁了口气,抬手抹了下额头上的虚汗。准备回去问一问铎匀,以前他在信里说的蛇羹,是不是就是这样的大青蛇幸好他没吃,不然她现在对他都有阴影了。
姜瑶干脆一屁股坐在了石头上,轻声道“姐,我腿麻了,我们歇一会吧”
姜蓉蓉笑道“行,那咱们休息会儿。我还以为你在乡下待了几年,对蛇虫都不怕了。”
姜瑶心有余悸地道“别的还好,我最怕蚂蟥和蛇,一看到这俩个,头都是木的,第一次和奶奶下田的时候,一只蚂蟥爬到我腿上来,我尖叫的,一个围埂上的人都朝我看过来。”
旁边的一个姓王的女知青笑道“谁不是这样,我们刚来的时候,连稗子和禾苗都分不清,把禾苗当稗子拔了,被老乡们训了好几天,你看现在,不说种稻子,拔稗子草了,就是这种花生、种棉花,都不在话下。”
又有一个男知青接话道“前头苦点累点都不怕,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要在这乡下种一辈子地,有时候想想城里的生活,还觉得怪惦记的,别的不说,亲戚、朋友都在那呢,就我一个孤零零地被划到这小山村来了。”说着,不由抬头朝四处看了看,“哎,这深秋更是添了两分离乡人的愁绪啊”
一句话说得,大家都沉默起来。
爱立道“应该不会吧,现在工农兵大学不都开始招生了,你们的年纪,应该都是中学毕业就下乡了吧,以后肯定是要回去接着读书的。”
李学兵来的时间门最短,看起来也最乐观,眼睛亮晶晶地问道“沈同志,你也这么认为吗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也觉得国家要发展,肯定要人才吧总不能都把咱们这些人,放在农村里待一辈子。”
姓王的女知青笑话他道“学兵,你脸皮真厚,这聊着天,你就把自己夸上了”
李学兵随手抽了一根狗尾巴草,叼在嘴里,笑道“我这是实话,我下乡之前,都和同学们分析过了,再过个几年,肯定得把我们喊回去,搞城市建设。这几年嘛,就当深入了解我国民生民情了,以后搞政治、搞经济的,也知道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样。”
王知青笑道“别的不说,学兵的精神倒是值得咱们学习。”
一群人笑笑闹闹地在山上又采了一点野菜,才下山来。临走的时候,嘱咐姜瑶和爱立她们,下午种完了萝卜,一定要到知青点来玩。
爱立其实也比较好奇,这个年代知青的生活。回来的路上,没忍住问姜瑶道“这个村子里,什么时候有知青过来的啊”
“其实我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第一批是响应上山下乡政策来的,后面才是全国范围内号召知识青年下乡。”
爱立又问道“那这几年,有没有回城里工作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