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和平阳君还在劝说赵王的时候,秦王已经来到了野王。
当赵王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秦国的援军已经到了长平战场。
此时交通不发达,信息不通畅。赵军在长平被围,消息传送十分困难。所以赵王只知道秦国的援军到了,不知道秦国援军的带兵将领居然是秦王本人。更不知道秦国的兵,居然就是从野王上党附近所征调。
但他也不需要知道这些。他只需要知道秦国的援兵已经到了战场,而他还在犹豫是否派廉颇出兵援救,连调集哪里的兵都没想好就够了。
赵国现在能调动的兵要么防备匈奴,要么防备燕国。赵王还没考虑明白,调哪边的兵危险程度更小。
他其实没犹豫多久,连一旬的时间都没有。但秦国动作太快了,快得让人不敢置信。
赵王十分害怕,秦国能这么快就凑出援兵,莫非秦国之后还能派出兵来
他继续打下去的心思渐渐熄灭,考虑与秦国和谈。
朝中宗室和重臣都十分无语。之前廉颇退守的时候我们想和谈,秦王都只是敷衍我们。现在秦军马上就要获胜了,他们怎么可能同意和谈我们又有什么筹码比这三四十万的赵军更多,能让秦国和谈
赵王茫然“那怎么办”
朱襄家中。
廉颇就像是一个大号熊孩子,抱着一兜石头,去砸鸡圈里的鸡,把鸡砸得羽毛乱飞。
“廉颇,你说赵国还有胜算吗”蔺相如坐在他身后,表情颓败地问道。
廉颇一边砸鸡,一边道“怎么胜现在赵军就像是在一座没有城墙、粮草匮乏的城中,秦国连能围城打援的援兵都凑到了,就算我们终于凑齐援兵,也只是秦军嘴里的肉”
“我要是白起,我就围而不打了。”廉颇说着说着,哈哈大笑起来,“还打什么打直接把赵军饿死多好哈哈哈哈,还打什么打已经输了全输了”
廉颇笑着笑着,把怀里的石头狠狠往前一抛,然后呜呜哭了出来。
“三四十万人啊三四十万人啊投降吧,赶紧投降吧,能活几个是几个”
“蔺相如,你赶紧去找赵王,让他赶紧投降”
“赵括该死,那三四十万人不能死”
蔺相如用袖子替蔺相如擦拭眼泪,哽咽道“恐怕现在还活着的已经没有三四十万了。”
朱襄依靠在鸡圈的墙上,默默地看着天空,默默思考长平的事。
史料记载,赵国从廉颇领兵起,共在战场上投入四十五万人。
据说秦国此战死了二十万。以秦国战力,就算是一换一,赵国也该死二十万。廉颇之前败退,后来赵括军中饿死的、突围而死的人,都不会少。
后来长平之战古战场考古挖掘的成果也证明,赵国此战降卒估计顶多十几万。
史记记载,“乃挟诈而尽阬杀之”,“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也是说这一场战争,赵国总共死了四十五万。
后世说活埋,是把“阬杀”当做了“坑杀”。“阬杀”的意思是杀害战俘和平民等无辜,尸体堆积如山的模样。白起没有时间去挖活埋的坑。
白起斩首无数,唯独对长平所阬杀降卒心生愧疚。因为他是“挟诈”。
白起本来同意给这些降卒一条生路,欺骗他们放下了武器,然后将他们全杀了。
有人说,白起这样做是因为要给秦军分功劳。
其实商君书和秦简出土之后,就可以看出秦朝对斩首军功的要求十分严苛。只有有爵位的敌军首级,才能升自己的爵位。
而且商君书言,“士有斩首、捕虏之功”;战国策记载去领赏的秦兵,“左挈人头,右挟生虏”。这些都可以证明,虽没有明言,但战俘也算战功。
秦国后期开垦和劳役多用战俘,已经明白了劳动力的重要性,将战俘作为军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