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两次“中奖”,池云亭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天选考生。
这次的臭号顶多就是和上次的臭号调换了一个方向,闻到的味道简直比上次正试还要冲。
池云亭照例钉上油布,带上耳暖和口罩,努力让自己忽略周遭的一切,认真去看题。
和正试一样,复试也是一篇八股文,和一首五言六韵试帖诗,题目也是主考官王学政现场出题。
只见这次八股文的题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出自大学。
也许格物、致知前几个会让人觉得陌生,可是后面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让人如雷贯耳了。
最重要的是,这些顺序从前到后,并非平行,而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格物,有探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的意思。
致知,达到对格物完善的理解。
正心,指端正一个人的心性,联系上下文就是,学会道理以后,端正自己的心性,而不是泛指。
诚意,诚恳的态度,用于学习和为人处世,态度诚恳,真心实意。
最后,修身,是对前几个词的总结,格物致知,指文化涵养;心正诚意,指处事态度,是一步步提高自身品德的办法。
除此之外,格物致知在古代还有科学的意思,就像之前正试的考题,飞梭织布机和竖纱锭纺线车,也被归为格物。
从格物到修身,这都讲的是人如何提升内在,等到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讲外在,属于两个部分。
总的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品德提高,才能把家里整顿好;家里整顿好了,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自然能天下太平。
层层递进,由内至外,从个人到周边,从小我到大我,从品德到治国。
而在座的考生里,现在有谁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水平一个都没有。
所以这道题的本意并不是让考生达到圣人的阶段,而是让考生扪心自问,这八个条件,自己达到了哪一步。
当然后面几个完全可以忽略,因为只有当上官员才有资格治国、平天下,那对还是童生的众人都太遥远。
而池云亭又能做到哪一步呢
想了想,池云亭目光落到“齐家”上面。
其他考生也大都选择从“修身”“齐家”破题。
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考生,他们已经经历过“齐家”这一阶段,自然有不少属于自己的“齐家”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