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三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可别因为自家给阎二搞残疾了,那欠的人情债可就大了,能养好就好。
当天四人的晚饭不错,温热滋补的红糖小米粥,配着腊肉咸菜,吃得阎二胃口大开,和韩大弟两个人比赛似的一阵埋头苦吃。
再看女儿吃得也不算少,王姨娘一阵担忧,这么多“饭桶”,这粮食似乎也不怎么够吃的啊,到了北方不知道粮价如何,她身上的银子不多了,到时候怎么也得留出一部分来多买点粮食囤着,如此想着。
她总是这样,随遇而安,在哪个山头就唱哪个歌,眼睛总是盯着自己家的小日子,满心满眼想的都是一家人怎么吃好睡好的事,对外面的事情操心不多。
而韩大弟也是个不爱管事和动脑子的,这可不就得韩采薇多操点心了。
吃完晚饭,她悄悄从空间取出一只腊兔子出来,只说是之前包裹里面就有的,带着王姨娘便向隔壁大刘家而去,一是感谢,二是过去打听打听路线去。
而此时府城南门口,领头的流民军已经先行开拨而来了,后面大部队还在继续往这边赶来。
孟知府登上城楼,在几个副尉的陪同下,脸色阴沉地看着外面不断聚集而来的流民军。
“袁大人还有多久从双林那边回来”他沉声问着边上的副尉甲。
“我们派了老张带人过去送消息,袁大人肯定能知道事态紧急,不敢拖延的,只是这拉着两千人赶过来,不会那么快,但应该也就这一两天就能赶回来了。”副尉甲说道。
孟知府听到这话心里才安定不少,派出去的探子可是打听到那流民军有三四千之众呢,他们如今府城里只有一千不到的府兵,还一时不能在城里就地征兵,容易造成内城混乱。
但是要有老袁拉过来的两千丁壮的话,就稳妥多了,守住府城总是没问题的,他手上的粮食可是不少,应该能耗得起,同时紧急修书给朝廷,让朝廷派兵派粮赶紧增援。
而在前几天城门紧闭之前,有一个女人交了入城费进了城里来。
仔细一下,竟然是那楚姨娘。
她进了城就赶紧向韩家之前那个小院赶去,到了却被告知人早就搬走了,这才又一路打听,才终于到了韩府新院门口。
二韩采薇问路北上
后山村里,韩家三人本来想邀请大刘一家来吃个晚饭的,但这房子实在小,考虑到大刘家人多,一屋子坐不下。
再加上大刘受伤不好挪动,于是自家吃完晚饭后,韩采薇和王姨娘便提着一只熏兔子去了隔壁刘家。
她们过去的时候,大刘家也刚吃完晚饭。
他们家的晚饭可就简单多了,只定量的杂面馒头配咸菜,没有荤腥,能吃个八分饱,就这已经比村里大多数人都吃得好了。
大刘家几个孩子见到隔壁住下的好看姐姐提着熏兔子过来,一阵高兴,期盼着又能有肉吃。
大刘娘和大刘媳妇则是一个劲儿地说太客气了,应该自家拿了谢礼去登门谢救命之恩的,怎么能收她们的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