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各家各户便都派了人过来,这货郎可好长一段时间门没来了,大家都缺这缺那的,就等着补齐,因此不一会儿这老槐树下就聚了二十来个人。
只是,往常可以以物易物的,这次却不行了。
只听那张货郎大声地对着村民们说道,“如今县城城门紧闭,我收太多东西找不到地方销出去,只能砸在我手上,所以这次就不能拿东西换了,麻烦大家花银钱买东西了。”
不少按照往常规矩,拿着东西来准备换盐换针线的人,不由得一阵急切,他们可就指望着用东西换点盐和针线的,他们这种人家,家里哪里有银钱。
只见这些人有的拿的是一篮子的鸡蛋,有的是拎着两只土鸡,还有拿着熏兔子和熏野鸡的,这种是村里会打猎的人家,还有拿着编织好的竹篮竹筐的。
往常张货郎是收这些的,反正也不算重,他挑着回去县城里卖,还能再挣点差价。
对村民们而言,为这么点东西专门走几天去趟县城也不值当,所以张货郎价格出低一点也能接受,一时双赢起来。
可这次,张货郎不收了,这可咋整啊。
针线可以先不买,那盐还是必须要的啊,不吃盐干活哪里有力气,尤其马上要忙春耕了,更是要把饭菜做得咸口一点,可不正需要盐的时候嘛。
这货郎几个月没来,大家再怎么攒,这家里的盐可都是耗尽得差不多了。
正愁眉苦脸之际,张货郎又抛出一句话,“如今这盐可要比上次贵一半了,不是我坑大家,是如今县城里的进价贵了一半,不仅盐,大部分东西都贵了将近一半,我没有多挣大家钱的。”
“大家这次赶紧买吧,如今外面乱着,我担心这盐还要涨价呢,要再涨我这生意不好做了,下次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
这张货郎大家常年打交道的,向来做事诚实公道,他这么说,那必然是外面物价都涨了,众村民不由得更加愁眉苦脸起来,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
村里哪怕少数几户家里有点银钱,但也不算多,自家买完盐就不剩啥了,自然没有可以外借的了,眼看着好多户拿着东西过来的人家就要买不上必需的盐了。
韩采薇姐弟两过来刚好看到大家苦着脸这一幕,刚好前面站着的是上午打过交道的翠花,她问了句什么情况,翠花便把无法以物易物和盐价上涨的事简单说了。
韩采薇看了下村民手中拿着的东西,大多是吃的,还有少部分是手工艺品,她有了个想法。
只见她悄悄对韩大弟说了几句,韩大弟听了连忙点头,他也觉得这个主意好,那些东西他们家可以吃也用得着,干脆花钱都买了来,也解了村民们的燃眉之急。
于是韩大弟站出来,说了一句,“各位乡亲们,我是那大刘家的亲戚,这样,你们把东西卖给我们吧,我们家用得着,如今县城物价确实都上涨,我家按上次售价贵一半的价格收”
之所以让韩大弟出头说这话,主要是他个头摆在这里,哪怕有歪心思的,也得掂量掂量,她现在不惮以最坏的心思打量人性,还是谨慎一点让他先站出来的好。
正不知道怎么办的村民们一听这话,顿时一喜,能有人收他们的东西,还比之前价格贵一半收,那可太好了呀。
那张货郎也很高兴,这样村民们能有钱买他的货物了,他也不会白走一趟了。
一时这大槐树下,交易开始了。
韩采薇悄悄从身上摸出一堆的铜板给大弟,这还是之前特意换好的,如今大弟负责给钱,而她自己负责收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