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十五封信后,他揉揉手腕,好久没写了,有点累。
不过在看到自家亩荒地基本已经被挖完了一遍,顿时就觉得写字这点累又算得了什么,他还可以写,谁家还要写信的
晚上躺在床上,他觉得自己要调整下思路,养活自己不一定是要种田嘛,他试了这么多天,发现自己确实不是能种田的。
那是不是可以做点其他的
可惜这写信不能养家糊口,谁家也不需要天天写。
正当他苦苦思索的时候,又是刘村长,给他送来了枕头。
原来如今前坡村小孩子很多,多少能帮忙去地里干一些活儿,但总有些有远见的人家,还是希望自己家孩子能识得几个字的,像张家就希望小钉子能读书识字。
不说读出什么名堂,多认识几个字,今后便能自己看明白各种契书,不至于上当受骗,或者还有机会还能出去做个掌柜衙役啥的。
所以那些自己家没能力或没工夫教小孩识字的,就都希望能有个学堂让自己家小孩上一上。
县衙里面更是鼓励重视教育,特意派人来找各村长,说有条件的可以在村里开学堂,县衙会给相应的补贴。
这样来看,村里孩子足够多的话,哪怕只收一点点束脩,这学堂也是撑得起来的。
刘村长默默盘算了下,按照县衙说的,3岁到12岁的男孩女孩都可以上学,那村里的学龄小孩,可就有好几十个,就新来的张田彭家人的小孩加起来就不少,张家小钉子一个,田家田孝、田顺、田平、田安、田珠五个,彭家大妞、二妞、招娣、小山、小河、小花六个,加起来就有十二个了。
反正整体数下来,全村就有六十多个学龄小孩,哪怕好多人家不愿意送去学堂,怎么也能收到四十个吧,如果能开起来,那这前坡村可就算是县里头筹了,不由得激动起来。
可是如今不差学生,就愁谁来当这夫子。
朝廷如今需要用人得很,哪怕是童生,都能有不错的出路,哪里会来这小村子里当夫子屈就,可是那些没功名的,至多认识几个字罢了,哪里又教得了学生,一时不禁愁得不行。
可是看到顾青彦这一手的字,顿时觉得这简直就是上天给他们村送来的最合适的夫子人选啊,那水平,啧啧,教孩子们简直绰绰有余啊。
不过他还要再观察观察,见这顾家小子是不是个好的,别把孩子们带坏了,于是暂时没有提出来。
直到这段时间观察下来,见顾青彦虽然干活不行,毕竟读书人嘛,哪里会干农活,但为人倒算可以,眼神清明,举止有礼,不急躁也不轻浮,从没见他和村里哪个小姑娘有过牵连,不由得觉得很不错。
打定主意,当即不就找到顾青彦这里来了嘛。
刘村长开门见山地把邀他做村里学堂夫子的想法说了,介绍道,“教学什么的你自行安排,县衙每个月给你补贴五百文文,吃饭总是足够了的,另外还可以收点束脩,不过不建议收太多,收多了村里人都上不起了,这样又还能有笔额外的收入。”
“每十天还可以安排两天的休息,村里地方也有,就是以前那老祠堂,修缮修缮就能用,你看你可愿意”
当夫子顾青彦挑挑眉,他从来没想过还可以做这个,但听上去似乎不错
一个月至少五百文了,自己和瑛姨两个人吃饭总是够了,也算是学以致用了,不枉费读了这么多年书,想必阿爹阿娘看到了也会欣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