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想着多种点,后面可以卖给县城里的人。”韩采薇道。
一边旁听的韩大弟有些疑惑摸不着头脑,“可是县城里都没几个人,哪里需要买我们种出来的蔬菜瓜果和葱姜蒜啊。”
“上次不是听刘村长说,上一批可是又引来两百多人口,分到其它村去了,还有几个留在县城里呢,今后县城里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尤其等这一茬粮食种出来后,肯定还有好多人要去县城交易的,到时候人不就更加多起来了,那不就是要吃啊。”
来了古代她才知道,因为人口少的原因,其实全县上下并没有几个镇子,大都是以县城作为十里八乡的唯一集中交易地带,即集市所在地,农人们想卖点买点什么,便大都是直接来县城,只是远一些的地方来得少罢了。
王青花一听颇为心动,她之前想开针线铺子就是想到今后永安县城里的人口应该会逐渐多起来,人一多,生意自然会好,就是没想到还可以和自家地里种什么相结合起来。
韩采薇又补充道,“姜可以多种一点,用处多多,并且那个也不怕放坏,大不了放空间里去,等价格高的时候再出手,不放心的话,可以种两亩麦子和一亩种粟米,剩下的两亩先种葱姜蒜和蔬菜瓜果这些试一试。”
她空间里的粮食还挺多的,因此她们家的粮食危机也没那么严重,对种小麦等主粮没有那么大的执念。
因此略一商量王青花便也同意了这样的种法,只发言较少的韩大弟有点挫败,觉得这个家里,自己除了体力上能做顶梁柱之外,其它方面好像并不太能做顶梁柱。
他和阎二商量了,等粮食种下去后,便去县衙应征去做衙役,只是这永安县城的衙役,可不像之前阳江县的衙役那样主要是巡街和守城,反而需要经常下村传递各种官府的消息,以及监督各村长行事等等。
两人还得抓紧把这十里八村走熟一遍,再凭着识字以及身体功夫去,这样才应该没什么问题,到时候他拿了高俸禄,必然是要在做家里的顶梁柱的,他暗暗想到。
如今还不是种姜的时节,气温还没升上来,韩采薇找老农们请教了之后,便买来了菘菜白菜、小葱、大蒜、韭菜、萝卜种子,把那两亩地规整成为一小拢一小拢的,把种子分别种了上去。
种蔬菜需要很多水,幸好他们家的地离河近,去挑水还算便利。
两人累得个半死,好几天下来总算是把五亩地差不多都种满了,接着就是耐心等种子发芽了,一边注意施肥和浇水。
路过的人家不由得笑他们家,“一看就是没什么成算的,哪里有把这好好的靠河的地种这些的,屋前屋后哪里种不得,种那么多当饭吃啊”
农村人一贯的说话风格,不知道委婉为何物,一番话说得不太好听,张小妹和彭小妹义愤填膺地为韩采薇打抱着不平,“真的是长舌,关她们什么事,你爱种什么就种什么”
“就是,气死我了,那些老大娘老大爷一个个闲的,就爱背后嚼人舌根”张小妹想到当初她们是怎么编排自家嫂子和阎二哥的,更是气愤不已。
韩采薇听到这些却没怎么在意,谁人背后无人说,随便别人怎么说,做自己的就好。
反而安慰两个小姐妹道,“别气别气,我家种着先试一试,到时候如果行情好的话,你们两家也都可以种,咱们一起发家致富。”
两人见她心态这么好,也不由得被感染,她们最近除了帮家里做饭洗衣服和地里干活之外,其它的都还没来得及想,只以为接下来就是嫁人生子罢了,但其实,也可以像韩姐姐这样,也想想怎么发家啊不是吗两个女孩不由得天马行空地想起来了。
“我上次听田珍珍说,她家忙过这阵想磨了豆腐卖,可惜我家没什么手艺,不然如今也可以想点别的门生。”张小妹说道。
张小妹对发家这点最有热情,毕竟她哥哥不在了,爹娘也年纪越来越大了,她想着能多帮家里一点的,可是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韩采薇也努力想了想,有没有什么可以让她们去做的,还别说,真让她想起来一个。
“现在大家都缺肥料,我有个主意,你们俩都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