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袁绍是不会相信半个字的。
管亥所携带的人手,在被袁绍击溃后也还有千人上下,这一路穿州过境,到底是从何处得到的支援,让他们在路上没因为饥饿以及寒冻断送了性命
其中必然有蹊跷。
而若乔琰愿意回答的话必然会告知于他,那正是东海麋氏以商队做出的支持。
在乔琰的授意下,郭嘉于信中告知于麋竺,他在前年送来并州的几份礼物,让乔琰在拿下武威后得以重启丝绸之路,一旦从此间丝路上有所得,在中原地界上的经销权限只会属于麋竺。
乔琰在凉州境内的攻伐得手,也让麋竺确定,他在当年做出的投资选择绝没有出错。
如今只是需要再支出一笔粮食和冬衣供给而已,对他来说实不算是麻烦。
靠着这一笔支援,这队从泰山郡入鲁国后的队伍改扮成了商队的模样,再难看出他们曾经是青州境内的流寇。最终成功抵达了并州。
袁绍气都要被气个半死,但他又没法斥责于乔琰将郑玄给绑到了并州这件事。
连郑玄自己都对此没什么意见的情况下,他没有这个置喙的底气。
他也没法斥责于曹操,问及有人从他的兖州东郡经过,他为何没有做出阻拦。
谁都知道,东郡是个狭长地带,管亥等人是走的济阴、陈留而过,只经过了东郡的最西侧边境,就进河内郡了。
那么他与其怪曹操,还不如怪河内太守王匡在此地为了树立威信干出了多少蠢事。
要知道如今的上党郡从事常林就是被王匡给逼入并州的。
郑玄想借道河内进入上党郡,当地人只会为其打掩护而已。
偏偏在此时还有郑玄依然被留在高密的弟子上书于他,言及想要借道青州冀州,前去并州追随于老师左右。
袁绍怒意高涨,却深知,他只要不想出现士人路死冀州的景象,就得将他们好好地送去并州。
但这虽是乔琰在跟袁绍的抢人博弈中占据了上风,郑玄来到并州后的所见所闻也让他觉得来此值得,乔琰该跟郑玄致歉还是得说。
眼见乔琰眼露诚恳,郑玄摆了摆手“非常之时,为非常之事罢了。”
若无乔琰进一步改良纸张,如今的书籍保存依然用的是竹简而不是纸。
但郑玄在乐平见到了各种已转换为纸质记载、装订妥当、保存环境严格的书典,只觉在如今的环境下,她敢说此地才是令人可以专心经术之地,并不是一句信口胡说。
她将袁绍所拥戴的刘辩视为伪帝,不希望对方构建起一个吸引士人学子前去的学术中心,进而混淆正统,故而让人将他带来此地,从她的立场出发也都说得通。
至于过程如何,在结果尚好的情况下不必多说。
“有郑公的这句话便好了。”乔琰面色舒展了几分,又道“郑公在此,乐平学业兴盛景象便在眼前了。”
郑玄和卢植的情况不太一样。
卢植在涿郡授课,只是他在官场沉浮中其中一段被闲置的时间里做出的选择而已,在遴选弟子的时候更倾向于给家乡人施恩开蒙。
但郑玄却是持续了十几二十年的聚徒授业,是将弟子也教导成未来的大儒。
在这长时间的言传身教中,他的弟子也大多承袭了他的性情人品。
郑玄便在与乔琰的随后交谈中提到了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