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各类守备重弩和攀援器械你都有过接触,唯独差的就是攻城器械,在这两月内,我要看到你对它们了如指掌。”
她看向了徐晃的眼睛,郑重地问道“能做到吗”
徐晃目光一亮。
越是融入并州军这个群体,徐晃也越是能感觉到这支势力的别样特质。
他也早不是当年被迫降服尚需赎死的贼寇精英,而是被她寄予厚望的又一路将领。
他斩钉截铁地回道“如若不能,提头来见”
那倒是不用这么夸张
乔琰看着面前这陡然间门意气激昂起来的将领,心中思忖,长安城里内应和被忽悠瘸了的敌人可能不在少数,这场攻城战的难度不高,也正好给他作为练手。
真到了中原地带,需要这支先登部队参战的机会可不在少数。
毕竟中原的守城绝不会与凉州一般粗陋,也不可能次次都与并州的情况一般,让战争多发于山岭和草原之上。
所以,是该提前准备起来了。
而徐晃这事情安排妥当,在并州的各项巡查事宜就已差不多完毕了。
豫州、扬州和幽州的战况依旧,暂时没有她能插手、或者说有必要插手的地方。
上郡的那片棉花田中,青苗又拔高了不少。
这一段棉花生长中的病虫害多发期安全度过,接下来的麻烦就不算多了。
更让乔琰倍感欣喜的是,在马钧的技术支持下,棉籽分离的设备已经彻底完工,并投入了生产,以便在秋收之后能直接满足棉花加工的需求。
这也进一步确保,在今年冬天到来前,这些地里的棉花都能朝着棉衣完成转化。
此前乔琰问及黄月英和诸葛亮关于推刀的想法,这两个孩子先自己研读机关著作去了,就没能赶上马钧的这轮改动。
但在乔琰与他们闲聊的时候,却听出他们并不为此感到有多遗憾,反而觉得,若有下次,他们凭借着新增的知识储备,必定能将任务完成得更加出色。
乔琰闻之不免心喜。
这便是乐平书院的未来啊
至于被曹操送到书院来的曹丕,因为年纪实在太小了,直接被丢去跟陆绩作了伴。
造成的结果就是郑玄带着陆绩,蔡邕带着曹丕。
这种组合下,曹丕那魏文帝的风范,是没让人看出什么迹象来,在文学上表现出的兴趣和天赋倒是很明显。
如果他跟着蔡邕学了一身好文采,却也被带得在政治上情商不高,那这绝对不是乔琰刻意为之。
只能算是巧合,对,巧合
乔琰毫无心理负担地跟蔡邕交代起了好好教导文学神童的任务,而后便盘算起了何时折返凉州。
然而她也在此时,迎来了两个特殊的投奔对象。
借助商队抵达并州的乔氏姐妹,在乐平书院外等到了乔瑁之女乔真,由她证明了身份后引荐到了乔琰的面前。